子路第十三

《子路》篇,是《為政》篇的發揮,即學問的內在修養與外用,包括了作官的學養,乃至作人做事的道理。


《子路》(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可作先之勞之的典範。

子路問政。孔子說: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苦不怨。子路要求說詳細一些。孔子說:持之以恆不懈怠。

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台灣沃土,材逸成廢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捨諸!

《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可查閱論語耕讀院)

仲弓任魯國季家總管,來問政。孔子說:先確立法制,各司其職;其次,要容許並赦免勇於任事所犯的小過;然後,要提拔有能力肯貢獻的人才。再問:如何辨識賢才而提拔他們呢?答:提拔你所熟悉的,至於你不孰悉者,他怎捨得不表現讓你知道!

領導人舉賢才要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舉奴才更勝於此。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中華古文化中的名,包括思想、觀念、邏輯。宋儒偏狹在名分,致孔子遭誤解。

子路問:衛靈公若希望老師掌政,您認為何者優先?孔子說:必須先澄清思想邏輯。子路說:正名有這樣重要嗎?老師也太不切實際啊!何必先要正名呢?孔子說:粗魯啊!仲由。君子對自己不瞭解的事務,不要隨意評斷。邏輯不正確,則說話不合宜;說話不合宜,則辦事不成功;辦事不成功,則禮樂文化不興暢;禮樂文化不興暢,則刑罰不見效;刑罰不見效,則百姓不知所措。因此,君子邏輯正確一定說話合宜,說話合宜一定辦通事務。君子對自己的言行,都不能隨便不在乎的啦!

思想領導、文化領導表面看來抽象,但影響非常深遠。中華政治哲學講究實踐,說到一定做到;否則,空談誤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4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ㄑ一ㄤˇ)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後世部份儒家誤解孔子原旨,都不肯自力更生,只想作官,流弊深遠。

襁,編織背帶。

樊遲向孔子請教種植五穀。孔子說:我不如有經驗的老農。樊遲又請教種植菜蔬。孔子說:我不如有經驗的老圃。樊遲退出後,孔子對弟子們說:樊須這小子不識大體啊!居上位好禮誠敬,那麼民眾誰敢不敬業樂群;居上位好義助人,那麼民眾誰敢不口服心服;居上位好信守諾,那麼民眾誰敢不深情相挺。能做到這樣,那麼四面八方的民眾,都攜家帶眷前來歸附了。何愁無人耕種呢!

領導人偏向哪裡,整個風氣都會偏向那裡。一人一票與一票否決,皆不符民主真諦,往往淪於民粹與獨裁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按部就班,人才養成之道;但成不成才,得靠自己。

孔子說:治學首要誦讀詩三百,然後傳授為政之道;若不能通達,再遣派到各處磨練;若還不能獨力應對,縱使多方栽培,又怎能成才呢?

孔子時代的教材【詩經】,包括了人情風土及一切知識,可養成通才。當今知識爆炸氾濫,教材五花八門,學子六神無主,畢業即失業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為政之道,首要端正領導者本身。

孔子說:領導者本身端正,不用嚴厲法令就能風行草偃。若本身不正,縱使嚴厲法令也會陽奉陰違。

政令落實(結合實際需求)自能貫徹(完全照做)。與民興利,何患政令不行?!反之,雖令不從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路》(7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孔子由衛回魯,刪詩書,定禮樂,有感而發。

孔子讚歎:魯、衛的政治文化仍都保存周公遺風,有如兄弟之邦。

讚歎即期許,亦不無感慨,後繼無人矣。大陸、台灣,兄弟也。(奴曰:美國、台灣,父女也。日本、台灣,夫妻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路》(8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賞荐衛公子荊的居家生活態度及道德修養。古代公子通常由嫡長子世襲,享貴族待遇。苟,澹泊自安。

孔子讚歎衛公子荊,善解居家生活。『初封地時,說:這樣夠用了。增封地時,說:這樣齊備了。封地富足時,說:這樣太美好了。』

治學要與生活經驗及年齡的增長相互配合。衛公子荊善於治家,對采地祿位不忮不求,不驕慢奢華,符合君子之道。衛公子能,孰不能?

郭子儀退休後,皇帝賜汾陽王府。興工時,他到工地監工,吩咐這個那個。一名泥水匠說:請王爺放心,我家祖孫三代都泥水匠,不知蓋了多少府第,只見過房屋換主人,從未見過哪棟房屋倒塌了的。郭子儀聽了他這番話,通達了人生的道理,不再監工了。

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
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

趙嘏 經汾陽舊宅詩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9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對衛國的期許。

孔子去衛國,冉有侍從。孔子說:人丁興旺啊!冉有問:人丁興旺了,下一步要如何做?答:使人民富足。再問:人民富足了,下一步要如何做?答:用禮樂教化。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富民強兵,興國之道;愚民譭軍,敗亡之道。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ㄐㄧ)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感嘆政治理想得不到賞識實行的機會。期月,一周年。

孔子說:假定有人讓我施政,一年就可上軌道,三年能有民富國強的成就。

明君都說要民富國強,但施政往往背道而馳。古今中外,有道明君真難期待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1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ㄕㄥ)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孔子嚮往的政治理想。一世三十年,百年當三、四世。勝,教化。

孔子說:古人云『善人治理邦國持續百年,就可以教化殘暴消除殺戮了。』這話真有道理!

古代崇尚王道,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後來急功冒進,淪於霸道。民主可貴,若只會拼選舉,淪於民粹,蒼生亦有辜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孔子對王道仁政的原則性定論。

孔子說:若有行王道的聖君,至少要經過一世代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內聖外王,世代傳承,理想崇高。內鬥外伐,朝代更替,現實殘酷。君其知否?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3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名言『政者正也』的引申,是中華政治思想重點所在。

孔子說:若自身端正,對於從政有何困難呢?不能端正己身,又如和端正他人呢?

【春秋】責備賢者。孔子不苛責盲從的一般人,而責備當權者、領導者、負社會責任的賢者。台灣媒體及大嘴也『責備』當權者、領導者、賢者,唯見色轉舵,失春秋大義。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孔子幽默處,現代語即打臉冉有。冉有,時任魯權臣季家總管;季家有不臣跡象,孔子於《八佾》篇要冉有設法糾正,但冉有說不能。

冉有退朝後見孔子,孔子問:為何來得這麼遲?冉有回答:政務繁多。孔子微笑說:看起來好像很多事,若真有國家大事,雖然我沒有參加,不過就好像親自與聞一樣。

古時早朝制度,決定邦國大事。今時大會小會,攪亂國家大事,滋病貽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5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ㄐㄧ)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孔子對魯定公機會教育。幾,期望。

魯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這話嗎?孔子回答:這話並不可期望必會那樣!一般人說『為君難,為臣不易。』若懂了為君之難,不近乎一言而興邦嗎?再問:一言而喪邦,有這話嗎?孔子回答:這話並不可期望必會那樣!一般人說『我並不樂意作君主,只是因為沒人敢違背我的意旨啊。』若他的意旨是善的而沒人敢違背,不是很好嗎?若他的意旨是不善的而沒人敢違背,不近乎一言而喪邦嗎?

人之言曰,即孔子意,婉轉諷諫國君:創業難,守成不易。一言興(喪)邦,大哉言;今世群犬吠吠,徒擾人清夢而已矣,不值一哂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6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ㄩㄝˋ),遠者來。

春秋時,人口少,土地遼闊,亟需百姓耕種服役。

葉公問政。孔子說:就是做到邦內人民悅服,外邦人民投奔。

近悅遠來,後世引申到外交上,能夠與鄰國敦睦相處,使遠國也願意來交往。弱國(非小國)無邦交,以色列能,中華民國奈何不能!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7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為政大原則,要眼光遠大,作百年大計。莒父,魯邑。

子夏任莒父首長,來見孔子問政。孔子說:不要急於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求速成往往達不到目標,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

『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切不可欲速冒進及貪利忘形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社會善良風氣習俗需要綱紀,更有賴倫常維繫。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們鄉黨百姓都很直率,父親順手牽羊,兒子會挺身作證。孔子說:我們鄉黨百姓的直率不同於此,兒子犯錯父親會為兒子隱瞞;父親犯錯,兒子會替父親隱瞞,直的道理就在其中啊!

法律不外乎人情;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也。大陸文革,夫妻相互告秘、兒女鬥爭父母、學生侮辱師長、…,倫常浩劫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19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孔子整體思想以仁為核心。克己復禮為仁的體;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為仁的用;仁道,須從行仁中逐漸領悟吧。

樊遲問仁。孔子說:生活保持恭謹、辦事敬業、待人忠誠,縱使到了夷狄之邦,也不能棄守。

仁,眾盲摸象,各執一端;先做好恭、敬、忠,庶幾仁也。待業族不妨先修煉自身吧。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ㄊㄧˋ)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ㄎㄥ)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ㄕㄠ)之人,何足算也!

一般認為士就是知識分子,孔子認為必須內在修養、外在學識都很好,才能稱作士。硜硜然,確實堅守狀。斗,量器,容十升;筲,竹器,容二升。

子貢請教孔子說:怎樣的標準才可稱之為士啊?孔子說:自身行事能知恥不斷改進,派赴四方辦理交涉,能夠圓滿達成任務,可稱得上士了。再問:斗膽請教次一等的標準?答:宗族讚譽孝順、鄉黨讚譽友悌。再問:斗膽請教再次一等的標準?答:言必信,行必果,確時堅守,無遠大抱負,也勉強可以算得上吧。再問:今之從政者可算得上士嗎?孔子嗤:唉!為養家餬口工作的埋頭族,哪有資格稱士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1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狂狷之士往往是社會清流,中流砥柱。

孔子表白:若不能與行中庸之道的君子為伍,至少也要是狂狷之士啊!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相互砥礪,雪中送炭,必也狂狷乎!相互鬥爭,暗扯後腿,算是隊友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南人,長江以南,如楚人。巫醫,特殊專業。『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易經恆卦九三爻辭,言人不能恆守德行,將遭受羞辱。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說得好哇!

易卦『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孔子說:沒有恆心,占卜也沒甚麼用啊。

善易者不卜,無恆者不占。彎人有言曰『人而無恆,可以選立委、作政務官。』。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李樵測字學

《子路》(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庸之道。

孔子說:君子融入社會但有獨立思想不同流合汙,小人同流合汙卻未融入團隊。

有中心思想才能夠調和鼎鼐,化解矛盾衝突。鄉民昧知盲從,政客挑撥煽動,媒體興波助瀾,中道隳亡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4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鄉愿,平時濫好人,急難見真章。

子貢請教孔子說:有人鄰里鄉親都喜歡他,這人可以嗎?孔子說:還不可確認。鄰里鄉親都厭惡他,這人可以嗎?孔子說:還不可確認。不如鄰里鄉親中,善者喜歡他,不善者厭惡他,才能確認他的善惡。

善者善之,惡者惡之,善人之道。善善惡惡,為君之道。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ㄩㄝˋ)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君子小人分野。

孔子說:君子容易共事卻難取悅也!不以道去取悅他,不悅也。當他用人也,適才適任。小人難共事卻容易取悅也!縱使不以道去取悅他,悅也。當他用人也,苛求備至焉。

孔子透徹人情世故,熟悉為政之道。什麼人玩什麼鳥,啥貨色唱啥個戲,量才器使焉。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小人對比。

孔子說:君子從容大度而不驕慢,小人驕慢卻焦躁自卑。

君子得志氣宇軒昂,小人得意眉宇猥瑣。有沒有?有沒有?有沒有?

顧盼自雄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7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剛,剛強寡欲;毅,果斷敢行;木,質樸厚實;訥,遲緩要言。

孔子說:剛、毅、木、訥,近於仁。

仁是不斷追求也不斷提升的理想,無時無地不可違。教育若反其道而行,遠仁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ㄙ),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孔子答子路何謂士與答子貢不同。

子路請教孔子說:怎樣的標準才可稱之為士啊?孔子答:切磋長進,和悅待人,可稱得上士了;當做到朋友相互砥礪,兄弟愉悅相處。

孔子針砭子路個性,溢於言表。今之大嘴針砭時人時事,辱沒斯文,,臭不可聞,哀莫大焉!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路》(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世而後仁、善人為邦百年,弘揚出文化思想,須文火慢熬,千錘百鍊。即戎,上陣作戰。

孔子說:有德君主生聚教養人民七年,就可保家衛邦了。

古時軍民一體,捍衛家邦,善人善政,富民強邦。惡人不教民戰,惡之極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子路》(30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本篇首子路問政,篇尾結論告誡子路須生聚教養人民,切忌逞勇鬥狠,棄生民不顧。

孔子說:用未訓練好的人民作戰,就是背棄人民。孔子不贊成武力征伐,但非常重視國防戰備。若假正義之名,卻逞私慾,到處搧風點火,天必棄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張哲源等同學回應

特別收錄       

楊望遠 孔子篇 

楊望遠厚道之人

楊望遠  國語演變

楊望遠 漢字4000

陸黃埔慎獨的費洛蒙

陸黃埔 誰用半部論語治天下

陸黃埔  四八三十一

王演洲  三知三道三德

王演洲 恕

王演洲 人而不仁如禮何

王演洲 論顏淵

王演洲  固本去無

王演洲  孔子的矛盾

王演洲  不同角度看論語

王隱  孔子借傘

王隱  一個德字

王隱  茶道四規

John Fang 雙十國慶圖 

John  Fang  更換社團版面

John Fang  中秋敬賀圖

John Fang  教師節敬賀圖

John Fang 更換新版面 

陸黃埔  大器晚成 

陸黃埔 & Ami Naitomun 溫故知新

 吳國志 精彩對句篇

周志隆 一部論語治天下 

周志隆  從人性看孔門弟子

周志隆  論語三版

張哲源 秋刀徵對聯

陸黃埔 再修我的思考學

陸黃埔   孔子論士       

君子九思       

孔子問玉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劉星雨 孔子學琴

Chun Chu 子路(2) 英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