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第十七

 【論語】全書二十章而言,最後幾章等同結論。《陽貨》第十七章是《述而》引申,所講多是孔子出處,為人處世重點,作後世借鏡。重點是人生出處,即人生的第一步,要如何起步。

 

宋辛棄疾(稼軒),有豪俠氣,文武全才,不受一般習俗規範。十九歲時立志報國,要抗金復國,號召幾千人起義,佔山打遊擊。曾推薦某將才給國家,這人卻叛變了,他單槍匹馬闖敵陣,抓回叛徒。可見他武功膽識卓絕。後來帶一萬多人,渡江投南宋,但沒被重用,而成了名詞人。

辛棄疾才具大,抱定立身出處要正大,文學成就高,曉通儒、釋、道三家。鼓勵青年們效法辛棄疾,是有道理的。

出處從來自不齊,後車方載太公歸;
誰知孤竹夷齊子,正向空山賦採薇。
黃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採花時,
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陽貨》(1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虎,字貨,魯人,魯大夫季平子家臣。季平子死後,專權管理魯國政事。歸,餽贈。

 陽貨拜訪孔子,孔子不見,留贈孔子火腿一隻。孔子待他不在時,去回拜,卻在路上相遇。陽貨對孔子說:過來,我有事問你。問:一個人滿腹經綸卻放任邦國迷亂,可算得仁嗎?答:不可。問:熱愛貢獻卻屢次錯失時機,可算得智嗎?答:不可。嘆:日月逝去,時光不等我們啊!孔子說:行,我會出仕啦!

 楊虎逼孔子出仕,孔子虛與委蛇,不願同流合污,見仁見智。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應與換黨執政相提並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陽貨》(2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三字經】、【千字文】可作中華文化啟蒙讀物。本節乃上節註解。

孔子說:人性先天是相近似的,但積習卻相遠離了。

志趣習性不合,寧超然獨立,不勉為其難。人之初,性本善。此本係維持與追求,而非本來。人性皆同,除非非人。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3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個人立身出處關係人格,要努力不為利害改變向善初衷。

孔子說:只有上智與下愚的人,不會受外力改變習性。

絕大多數人,與世浮沉,隨波逐流;但嚮往高處。絕少部分人,大權在握,滋意妄為;竟妄想逆天。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陽貨》(4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言偃,子游,吳國人,學成南歸,對江南文化貢獻很大;時任武城宰。孔子不願出仕,但培養出許多弟子為國家社會服務。

孔子到了武城,聽到弦歌之聲,老師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太小題大作了吧)?子遊恭敬稟報:以前授課時,我聽過老師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孔子肅顏道:弟子們聽好!子游說得對啊,我剛才是開玩笑說的啦!

首長職責,須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堯舜揖讓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切忌尸位素餐,倒行逆施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陽貨》(5

公山弗擾以費(ㄅㄧˋ)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公山弗擾,時任季氏宰。費,魯邑,季氏都城。畔,同叛。

公山弗擾據費城獨立了,使人來請孔子,孔子虛應故事。子路不悅,質問道:再沒地方可去,也不該去公山氏叛徒之地吧?孔子說:有人請我去,難道只作門神?若真正肯用我,我要在該地好好發揚東周文化!

孔子當然不會應召,不過藉此抒懷明志,與子路一搭一唱。為國家貢獻,當不分黨派顏色,唯須堅持本色。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6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此節說明孔子不會應公山氏之召。顓孫師,字子張,陳國人,孔子弟子。子張好問,不限孔子,後自成一派。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說(有別於子曰):我說過能行五者於天下(不限一國),稱得上仁了。子張要求再說一遍。回應:恭、寬、信、敏、惠。恭敬不受侮、寬和得眾愛、信實受重用、機敏能成事、施惠足使人。

孔子說明仁的作用,做到了,在任何時空,都有大用。恭、寬、信、敏、惠,反躬自省,得俯仰無愧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陽貨》(7

佛肸(ㄅㄧˋ ㄒㄧˋ)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ㄌㄧㄣˋ);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孔子與子路唱雙簧。人的立身出處,樂觀進取,審慎護持。佛肸,晉大夫趙簡子之邑宰。

佛肸請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質疑:從前有聽過夫子說『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在中牟叛變了,您想去這地方,這怎麼說呢?孔子說:是的,是有這話。但我不也說過最堅硬物,怎麼磨也不會變薄;不也說過無瑕白玉,如何染也不會變黑。我總不能像匏瓜一樣吧?掛在樹上不給人吃!

有真正內涵的人,則任何環境,任何時代,都始終立身堅定。反之,反覆不知之其所終。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陽貨》(8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闡述各人個性長短,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剛,但要有內涵修養,否則反受蒙蔽偏頗。

孔子問:由也,你有沒有聽過六言六蔽?子路回答:沒有。孔子說:坐好!我告訴你。好仁不好學,會受愚昧蒙蔽;好知不好學,會受放蕩蒙蔽;好信不好學,會受賊害蒙蔽;好直不好學,會受急切蒙蔽;好勇不好學,會受禍亂蒙蔽;好剛不好學,會受狂妄蒙蔽。

長短、強弱、優劣,善用者截長補短、轉弱為強、化劣生優。悲憫生禍害,便利出下流,過猶不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9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上古詩包括了文藝、哲學、宗教、科學、…,當時講學問修養必須要讀詩。

孔子說:年輕人,何不學詩?詩可以啟發情感,可以觀察個性,可一群起唱和,可以抒發憂怨;近可服侍父母親長,遠可貢獻國家社會;還可博識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時代,【詩經】可作治學工具書,學問淵博如海。當今時代,藉搜索引擎知識唾手可得,學問淺薄如霧。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陽貨》(10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ㄕㄠˋ)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而立也與!

周南、召南是【詩經】《國風》篇的詩。

孔子告訴伯魚:你研讀過周南、召南嗎?人若未讀通周南、召南,他就像面牆而立一樣無知啊!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否則不學無術。人類價值觀與文化互為因果,今人則是非混淆矣。

辛稼軒『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鄰種樹書。』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陽貨》(11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禮樂,並非只是禮節舞樂,須昇華至文化哲學境界。

孔子說:禮啊禮啊,送金玉絲帛的禮品能算嗎?樂啊樂啊,敲鐘打鼓唱歌跳舞能算嗎?

六言六蔽、學詩、昇華禮樂文化,教人瞭解立身出處,頂天立地作人。若徒具虛文,表裡不副,斯文掃地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12

子曰:色厲而內荏(ㄖㄣˇ),警諸小人,其猶穿窬(ㄩˊ)之盜也與!

春秋戰國,時代動亂,迫於無奈,大人往往色厲內荏。

孔子說:表面兇狠卻內心畏怯,用小人來警喻吧,就像鑽狗洞的小偷被抓到的樣子啊!

涵養不足,本事平庸,言行過實,當被揭發,悍然變色。穿窬之盜,古今皆然!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陽貨》(13

子曰:鄉原(ㄩㄢˋ),德之賊也!

鄉,鄉黨,古時社會通稱。原,通願,有求必應,濫好人。

孔子說:社會中的濫好人,往往賊害德行啊!

要有中心思想,明辨是非,才能端正德行。今時,鄉愿渺,鄉怨盛。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陽貨》(14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眼見未必為憑,何況未加求證的人云亦云,更甚還添油加醬,無的放火。

孔子說:道聽而途說,往往毀棄德行啊!

人性唯恐天下不亂,以利混水摸魚。意見領袖及新聞工作者,若滋意妄言,危如疊卵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陽貨》(15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功名權位自古糾結,如何均衡兩全,迄今難解。

孔子說:這群鄙陋小人!怎可主持國家大事呢?他們還未取得權位時,擔心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若擔心會失去,那無所不用其極了!

人們追求貪戀權位,患得患失,不擇手段,醜態畢露,古今中外不約而同。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盪。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藉古今對照,說明觀人六則。

孔子說:古時人有三疾,今人或許連這三疾也喪失了格調。古人狂放不拘小節,今人狂慢興風作浪。古人矜持潔身自愛,今人驕矜怨忿暴戾。古人愚魯直來直往,今人愚昧狡詐欺妄。就是這樣了吧。

狂、矜、愚,相對六點,外在觀察別人,內在反觀自己。嗚呼哀哉,今之愚也詐,尚饗。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陽貨》(17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請參考 論語耕讀院《學而》(3

《陽貨》(18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紫,過紅。朱,正紅。鄭聲,流行樂。雅樂,正統樂。

孔子說:厭惡紫色奪去了正紅的光彩、厭惡流行樂擾亂了正統樂的風雅、厭惡逞口舌之利顛覆了國家的人。

自身修養及待人處世須謹慎防範。清人詠紫牡丹: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結果大興文字獄,當前台灣人人都有匪諜之嫌,真不知今夕何夕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丁紹傑回應

《陽貨》(19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嚮往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嘆:我想不傳道了。子貢請問:老師若不再傳道,那麼弟子有何可傳述呢?孔子說:天哪有說什麼呢?四時正常運行,百物自然生長,天有說什麼嗎?

道法自然,天道本身當然如此,人力無需杞憂。奈何人不法地,今更盛甚於昔,微孔子,吾其隳家敗國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20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孔子行不言之教。孺悲,魯人,曾學士喪禮於孔子。

孺悲來求見孔子,孔子以生病辭謝了。傳達者剛走出門,孔子就取瑟彈唱,讓孺悲聽到(要孺悲自省為何孔子推辭不見他)。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孔子不僅言教身教,且施機會教育。天何言哉?人貴自省啊!

宋黃山谷跟晦堂禪師學禪多年,並無所得。某天問有何妙法,晦堂問他念過【論語】沒有?黃山谷答:當然念過!晦堂:你念過【論語】,其中有『貳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你懂嗎?黃山谷還是茫然。某次,黃山谷跟著晦堂往山門外走去。時值秋天,路上桂花盛開,走了一陣,晦堂問:聞木樨香否?答:聞。晦堂瞪著他說:二三子,吾無隱乎爾。黃山谷因此悟道。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21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ㄐㄧ)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中國古禮,父母死了要守孝三年,連皇帝都要遵守,故是人都當遵守。

宰我請問:父母死了要守喪三年,一年已夠久了吧!君子三年不習禮,李庇壞,三年不習樂,樂必崩;舊穀已耗盡,新穀已登場,鑽取火的燧木換了一輪,守喪一年可以了吧。孔子說:這樣做,吃稻米飯穿花緞衣,對你能心安嗎?宰我回答:安。孔子說:你能心安,那麼就照做吧!因為君子當守喪時,食美味不甘香、聞音樂不快樂、住家裡不安適,所以不這樣做。現在你說能安心,你做你的吧(甭管別人)!宰我離開後。孔子說:宰予真沒良心啊!孩子出生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替父母守喪三年,是天下都通行的喪禮。宰予啊,應該要有三年懷念父母的心情吧?

孝,就是愛的回報。父母口說不望報,子女能心安否?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陽貨》(22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當時許多王公子弟,遊手好閒,不求上進,孔子擔心邦家衰敗。

孔子嘆: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很難有所作為了!不是有博局奕棋的遊戲嗎?做那些活動也比不用心好吧!

士大夫當有使命感,以國家興衰為己任,豈可狎樂冶遊,言不及義?!飽食終日,群居八卦,更等而下之矣!

明末,顧亭林批評南北方士大夫:南方士大夫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北方士大夫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國家如此,豈有不亡?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陽貨》(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孔子伺機開導子路。

子路請問:君子也要崇尚勇武嗎?孔子教誨:君子義放在勇上。君子有勇而無義會作亂,小人有勇而無義會作強盜。

君子崇文尚武,智仁勇兼備。君子理當利害放兩旁,道義擺中間。不是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陽貨》(24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ㄨˋ)稱人之惡(ㄜˋ )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ㄐㄧㄠ)以為知者、惡不孫(ㄒㄩㄣˋ)以為勇者、惡訐(ㄐㄧㄝˊ)以為直者。

師徒一唱一和,據此觀人自省,若有所述毛病,務須努力改過。

子貢請問:君子也有厭惡者嗎?孔子答:有惡。厭惡說別人壞話者、厭惡居下位而詆毀上位者、厭惡好勇而無禮者、厭惡果敢卻不通事理者。孔子問:賜啊也有厭惡者嗎?子貢回答:厭惡抄襲自以為聰明者、厭惡不謙讓自以為勇敢者、厭惡揭發隱私自已為正直者。

君子所惡,亦須反求諸己,不為人所惡。觀諸現代民主社會,不知伊於胡底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陽貨》(25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古時社會,大多數平民,尤其女性是文盲,形成隔閡,很難提升理解水平。

孔子說:女子與小人最難相處了!親近了就恃寵而驕,疏遠了就怨恨不已。

獨立高蜂望八都,黑雲散後月還孤。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木蘭從軍,牡雞司晨,有何不可?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林宇晨回應

《陽貨》(26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討論君子小人,本篇結論。

孔子說:人到了四十歲仍有被人厭惡的毛病,就定型終身了。

四十而不惑,跨不過這個檻,五十豈能知天命?更莫盼六十、七十矣!無怪乎時下部分年輕人,隨心所欲,肆意踰越規矩法制無所忌憚啊!陽貨望塵莫及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張哲源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特別收錄篇

1-1. 周志隆 論語述而篇第十三章

1-2. 丁紹傑 愚人節的拆字

1-3.  Jill  Li  青年十二守則

1-4.  林憲民 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

1-5.  正港的台灣話

1-6.   楊望遠  盧梭的故事

1-7.  周文健 清明祭祖之嘆

1-8.  成語故事  利令智昏

1-9.  周文健  儒家之拜神否

1-10.  王隱   魯與山東

1-11.  楊望遠  李白之命名

1-12.  周志隆  為政篇第十九

2-1.  王隱  三益友

2-2.  丁紹傑轉載  原住民的台客文化

2-3. 丁紹傑轉載  台灣人族群性格分析

2-4.  周文健  血腥歷史

2-5.  楊望遠  辛棄疾

2-6.  成語故事  兵不厭詐

2-7.  唐達成  學思隨筆  大中至正

3-1.  成語故事分享   投鞭斷江

3-2.  楊望遠  懷念毓老

3-3.  王隱 孔子人生故事

3-4.  陸黃埔 蘇東坡之一屁過江

3-5.  周文健  天地君親師二篇

3-6.  左林揚   不變不悔不惑的責任

3-7.  林憲民  陶淵明與道

4-1.  成語故事分享  一國三公

4-2. 呂蒙正 命運賦

4-3. 周志隆 為政第二十一篇

4-4. 陸黃埔 臨表啼鳴

4-5.  王隱 言之有物

4-6. 丁紹傑  王莽新朝

4-7. 林憲民  止於至善

4-8. 新兵來  答兼濟天下  窮獨善其身  

4-9. 陸黃埔  水滸之宋江

4-10. 林憲民  文心雕龍原道 首段

5-1. 王隱 失道亡  得道昌

5-2. 周志隆  八佾 第 24

5-3.  周文健  陽貨 21  三年之喪

5-4. 羅麗郁 孔子小故事

楊望遠老師  企管專輯 

簡化工作 提高效率



李樵<紫藤新解>之易經與論語

1-1 紫藤新解分享

1-2~3.  孔子向老子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