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第十九

 第十九章與第九章《子罕》性質相同。《子罕》記載孔子做學問、言論、行為的實際教育理論,《子張》講到孔子弟子及門人,受教孔子後,發揮孔門道學。子張、子夏等都在教學,荀子由子夏這派衍出的。

子張》(1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孔子常提君子,子張提士,可看出時代變遷。士,知識分子中十選一,學問能力較強,為人所需(儒),出來為社稷服務。

子張說:士,見到邦國危難願意犧牲生命、獲得名位財物慎思是否合乎義理、祭祀天地祖先鬼神審思是否虔敬、喪禮悼念審思是否由衷哀傷,這樣大致合乎士的標準了。

孔子逝後,子張繼承孔子精神,從事社會教育。士不可不弘毅,為民為國奮鬥,捨命護持道統,天下無士也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唐達成回應

 《士道》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原來士道在夙昔。

1 蔡元培

被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辛亥革命後,曾任國府委員、司法部長、教育總長、、中研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等要職。

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極端拮据,生病後無錢請大夫,常常苦熬支撐。194033日晨,蔡元培忽然口吐鮮血跌倒在地,繼之昏厥。兩天後,溘然長逝。

死後幾無財產,且欠千餘元醫藥費,就連入殮時衣衾棺木,都是王雲五先生代籌,清貧令人不捨。


2
 胡適

開中國現代史風氣之先。

胡適一生對物質金錢的態度:金錢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撐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學識,便是很富有的人了。

任駐美大使期間,特支費不需要報銷,但全部上繳國庫。大使卸任,旅居美國,生計所迫,時常親自去買菜。

1962224日,胡適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因心臟病猝逝。清點遺物,除書籍、文稿、信件外,留下的只有135美元。

3 傅斯年

被稱為老虎、大炮。

以霸氣著稱,但也有英雄氣短時。曾在冬夜為董作賓《大陸雜誌》趕稿,急於拿稿費做條棉褲,因耐不住腿寒。

19501220日,傅斯年因腦溢血猝逝。幾天後,董作賓把稿費送到傅家。傅夫人捧著錢袋,悲慟欲絕,泣不成聲。

台大傅鐘仍在,哲人杳矣!

4 梅貽琦

被清華人譽為是終身校長的謙謙君子。

掌握數額巨大的清華基金,卻因經濟拮据,將太太留在紐約打工生活,隻身赴台考察創辦清華大學。

1962519日,梅貽琦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73歲。生前隨身攜帶一手提包,住院後一直放在床下較隱秘地方。

兩星期後,在各方人士監督下,將皮包啟封。原來裏面裝的是清華基金賬目,一絲不苟詳列,一介未取。

 子張》(2

子張曰: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弘德篤道,堅守立場,俾免患得患失,不明所以。

子張說:執住德卻不弘揚,通曉道不能篤行,豈能得意不忘形?又豈能失意不忘形?

好德求道,須有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中心思想。敗得毀道,亦不知其所以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子張》(3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張話術高明,不評論子夏教法,但陳述本身學習心得。與,相處。矜,憐憫同情。

子夏的弟子,請教子張交友之道。子張問:你們老師子夏怎麼說?回答:老師說『合得來就作朋友,若合不來就拒絕交往。』。子張說:這跟我聽老師說的不一樣『君子尊重賢能而包容眾人,嘉勉善行但體諒還做不到者。』。我若很適合相處,對一般人有何不能容納?我若不適合相處,一般人會拒絕我,又怎能去拒絕別人呢?

孔子思想,經弟子傳授,已發生轉變,也反映當代之實況。孔子,聖之時者,後世儒家能體悟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子張》(4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治學和修身之道。

子夏說:學問雖然有很多小技藝,必然也有可觀的成就,但長久以往恐陷身其中,所以君子不願學啊。

治學要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不要被困住。自自冉冉,致遠恐泥: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治學之道。

子夏說:每天學習自身所欠缺而需求的,每月溫習不忘卻自身已學會能用的,持之以恆,這樣可算是好學了吧!

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學以致經世之用,否則多學無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何所在,如何求。

子夏說:治學淵博而且堅定志向,切中問題真因而且不偏離思想核心,仁在這裡面了。

仁,不外求,不遠求,篤志近思可也。經濟不振、事業難成、計畫離譜、…,找到真因,才能對症處方。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道有體、相、用。體是中心,形而上的;相是現象,譬如行為思想;用是效果,比照目的、目標是否達成。

 子夏說:各行各業在工場完成工作,君子治學來追求道。

 道,不外求,不遠求,篤志致學可也。道以致學,庶不致不學無術。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8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ㄨㄣˋ)。

紋過飾非,典出於此。

 子夏說: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設法掩飾。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有錯就認,仍不失光明磊落。有錯不認,自我感覺良好,不知伊於胡底。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9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參閱論語耕讀院《述而》(38)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相,遠望莊嚴,近身溫和,聞言激勵。

 子夏以孔子為君子標竿。領導英明、主管高明、基層精明,反之則不遜。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教弟子立身處世,前段講領導,後段講幹部。

子夏說:領導須先建立信念然後差遣部屬,沒有信念,則會被認為虐待他們啊。幹部須先讓領導有信心然後諫言,沒有信心,則會被認為虐待他啊。

彼此信任,精誠團結,萬眾一心,成就偉業。彼此猜忌,爾慮我詐,離心離德,敗如山倒。

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了不起,唐太宗更了不起。張良、蕭何、韓信了不起,漢高祖更了不起。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子張》(11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很多人誤為孔子說的。德,節操。閑,門擋,範圍、規範。

 子夏說:大德不逾越規範,小德可斟酌加減吧。

 人性化管理,無須钜細靡遺死守教條。政府官員豈可反其道而行?!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12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ㄧ)!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孔子歿後,子夏在河西講學,同學子遊有所批評。

子遊說:子夏所教的年輕弟子們,做灑掃應對進退的工作還可以吧,但只是末節;卻沒教根本道理,這怎麼可以呢?子夏聽到後辯解:唉!子遊說得太過分了!君子之道,哪些先傳授嘛?哪些後倦棄嘛?譬如種植草木,須區分別類啊!君子之道,怎可誣瞞蒙混呢?有始終有本末者,只有聖人能闡釋吧!

灑掃、應對、進退,中華文化傳統的生活及人格教育。台灣教改後已失傳變調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13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中華文化士的中心思想:讀書為了作官,作官不忘讀書。

子夏說:官位越高越精進學習,治學有成則步入宦途致用。

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可為士大夫圭臬。仕而劣則學,學而劣則仕,今昔優劣立判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子張》(14

子遊曰:喪致乎哀而止。

養生送死,人生二大事。

子遊說:辦喪事要誠心哀痛就可以了。

子遊認為當時社會風氣,對喪禮過分鋪張,故提出修正論調。今人跪祭喪家當選議員、市長,實不入流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15

子遊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孔子逝後,同學們互相的品評。

子遊說:我們同學子張,勇於擔當完成艱難任務!但還沒達到仁的境界。曾子說:堂堂正正的子張啊!努力行仁超越一般人啊。

仁在追求過程中趨於圓滿。仁在詐騙玩弄中淪於斲喪。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子張》(16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一般人很難自動自發學習、反省、改過,故須勉強為之。

曾子說:我當年聽老師說『一般人很難自動表露真情吧,若有多半在親人喪亡時!』。

自發而為與被動為之,成果天差地別。若能掌握自動自發之鑰,何患目標不能達成?!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1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孟莊子,姓仲學,名速,魯世襲的大夫,其父親孟獻子,名蔑。

曾子說:我當年聽老師說『孟莊子的孝行啊,別的一般人還可做到,至於繼位後不換父親任用的臣子與不變父親施行的政策,真是難能可貴啊』。

曾子著【孝經】,倡導孝道精神,大孝於天下。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亡政廢,維持現狀是空話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18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法律不外人情。孟氏,魯大夫。陽膚,曾子弟子。

 陽膚就孟氏任命為司法行政部長事,來請教曾子。曾子說:上位者偏失治理正道,人民散漫多年了!你若查獲犯罪實情,要哀憫同情他們而莫見獵心喜。

 世道多災多難,士大夫當對社會風氣負起導正的責任。當今士大夫無恥,國亦不國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19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周武伐紂,因其暴虐。子貢有更深沉的見解。

子貢說:紂王的惡行,並不像後世說的那麼嚴重吧。由此得知君子厭惡處於下流,使得天下所有惡行都歸在身上啊。

讀史與治學須反覆推敲,益能淬礪哲思,汲取經驗教訓。李扁之不善,不如韓之甚也。

後人批評秦始皇暴虐焚書坑儒,然而罪魁禍首是火燒咸陽的項羽啊。有詩為証: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無命欲從龍。咸陽宮闕須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20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過不憚改,依然光明磊落。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如日月之蝕。過錯,大家都看得見;改正後,大家仍然景仰。

掩過飾非,難逃眾目法眼,何如坦承改過!死不認錯,死路一條!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羅麗郁與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21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文王、武王統一天下,周公建立中華文化與政治的基礎。公孫朝,衛大夫。

衛公孫朝請教子貢說:仲尼如何學成的?子貢答:文武周公傳下的道統,並未墜毀消失,關鍵在人。賢慧者記得那重大項目,不夠賢慧者記得那瑣碎項目,皆保存了文武之道。夫子怎會沒學到?又何必需要固定的老師及方式呢?

聖人無常師,無論賢不賢,學無所限。補教有名師,無論好不好,學為所限。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22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孫 州仇,字叔,魯大夫,諡武。子服 何,字伯,魯大夫,孔子弟子,諡景。仞,八尺。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說:子貢比孔子還賢能。子服景伯回來告訴子貢,子貢說:譬如宮殿門牆,我的牆只到肩膀高,很容易看見家裡的美好。夫子的牆高達數十尺,一般人找不到門進入,當然看不到宗廟的美好、文武百官的富足。能找到門進入的人或許不多吧!武叔所言,不就是這意思嗎?

子貢並非謙虛,而是真正登堂入室。武叔亦非繆讚,子貢確實表現不凡。孔子學院,不亦宜乎?

宋朝轉運使張商英學禪,在沒當宰相前很自負。某次,經過佛寺,禪師接待他,張商英看不起這大和尚,只跟他談詩,說:聽人說你詩作得好。禪師:轉運使不要聽外人亂講,別人說我詩作得好,正如說你禪學得好,不亦宜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23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

叔孫武叔譭謗孔子。子貢勸說:這樣做沒用啊!仲尼譭謗不了的啊。其他賢能的人,像小山丘,還可逾越啊;仲尼,如同天上日月,不可逾越啊。有人想自身絕棄日月,對日月有何傷呢?更顯得不知自己分量罷了!

無人譭謗非聖賢,嫌貨才是買貨人。獨雖欲自絕,其何傷於中華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子張》(24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陳亢,字子禽,孔子弟子,好質疑。

陳子禽對子貢說:您對老師那麼嚴謹,但仲尼豈是真的比您賢能嗎?子貢正色道:君子一句話展露智慧,或一句話展現乏智,說話不可不謹慎!老師的崇高不可及,好像天無法用梯子登上去。如果老師來掌理國家的政事,誠如古人所謂『教民自立就能自立,導民行德就能行德,安民近悅遠來歸附,役民以時和樂順從,生時風光備受尊榮,死後國殤萬眾哀悼。』,如此宏偉怎是可攀比的啊!

孔子生前死後,子貢宣揚奉行不遺餘力,對時代有所貢獻。打倒孔家店,反見犬儒心狹膽怯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蘇重林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John Fang回應

特別收錄篇

1-1.  王隱  孔子問道於老子    

1-2.  周志隆 里仁篇第二章

1-3. 羅麗郁 孔子與童子項橐

1-4. 周志隆  顏回二三事

1-5. 唐達成  "老闆"說

1-6.  周志隆為政篇第十三

2-1. 趙振邁  陸黃埔  漫畫詩詞端午

2-2. 涂翠雲 端午 重五 浦月

2-3.  王隱 孔子藝術之路

2-4.  王隱 論語最新二篇

2-5.羅麗郁  長沮 桀溺  篇外篇

2-6. 周志隆  孔子的人生歷程

2-7.  周志隆  改過 ~ 古聖先賢之言

2-8.  楊望遠 何謂文化人

2-9. 王隱 孔子仕途坎坷

2-10. 成語故事 千金買骨

2-11. 丁紹傑分享王演洲 擇友法則

2-12. 丁紹傑分享楊望遠 中庸之道  

3-1.  王隱   孔子得意門生

3-2. 吳金霖  借李鴻章對聯

3-3.  成語故事  低下一寸 高看一眼

3-4.  王隱 棄老取幼不詳也

3-5. 周志隆  孔子為人之描述

3-6.  周志隆 論語的可貴

3-7.周志隆 夫子言志

3-8.  張哲源  中華通史一百集

4-1. 王隱 夫子喪家之犬

4-2.  王隱 說話有三衍

4-3. 成語故事  勢如破竹

4-4. 周志隆  論語的教學內容

4-5.  周志隆  公冶長第二章 瑚璉之器

4-6.  周志隆  動亂中的孔子學說

5-1.  王隱  傳統文化就是做人文化

5-2. 周志隆  孔子入大廟之一 (八佾篇第15章)

5-3. 王演洲 論語的價值 (啟迪善化)

5-4. 楊望遠 人群關係    

5-5.  楊望遠  瀛寰志略  徐繼畬

5-6.  周志隆  孔子入大廟之二

5-7. 周志隆  孔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