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第十四

《憲問》篇是上論《里仁》篇的發揮與引伸。原憲是孔子七十二賢弟子,孔子任司寇時,他協助總務;孔子死後,退隱山澤。【史記】《遊俠列傳》,有提到他。


《憲問》(1)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恥,氣節見真章。穀,俸祿。

原憲問恥。孔子說:邦國治理有道,尸位素餐;邦國治理無道,尸位素餐;都是恥辱。

原憲有心問恥,孔子因性教誨,原憲奉行不渝。無功不受祿,有功當受祿,豈可因鬥爭混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克,好勝。伐,自誇。怨,不滿。欲,貪求。

原憲再問:克、伐、怨、欲,不見於言行中,可以視為仁嗎?孔子答:可以視為能能可貴了。能不能視為仁我也不確定啊。

仁是永遠追求且與時俱進的理想目標,一旦自認達到,即已非仁。行仁,努力不行克、伐、怨、欲,是人都該如此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3)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原憲放棄功名富貴,在民間行俠仗義,受孔子影響很大。

孔子說:士若牽懷居家,就不配稱為士了!

問舍求田,原無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學道而不能行之,病也!嫌薪水少,怨工作苦,士不為也!

劉邦和項羽打了七十多回敗仗,但兵源、補給從來沒有斷過,都靠蕭何在後方調度。而劉邦每見後方來人,都要問蕭何在做些什麼。有人告訴蕭何,劉邦懷疑了,建議做些問舍求田的事。後來有人密告蕭何斂財侵佔民產,劉邦才放心蕭何原無大志。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ㄒㄩㄣˋ)。

處世臣道,也是作人基本原則。危,正直。孫,同遜,謙讓。

孔子說:邦國治理有道,直言直行;邦國治理無道,直行言遜。

坐得端,行得正,普世標準;危言或言遜,須識時務。今之政客有色眼鏡雙重標準彎去彎來,不足訓也!

馮道在五胡亂華幾十年間,五個朝代都請他出任要職,只要危行言孫,在狼虎叢中,都可以站得往。歐陽忠批無恥,但王安石、蘇軾讚忍辱負重,是非是有公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針對人的才德分類。

孔子說:有德者必定有傳世嘉言,有文張傳世者不依定有德。仁者一定有勇氣,有勇氣者不一定有仁。

孔子認定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有德有言、有仁有勇,亦深自期許。古月照今人,今人眛古月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吳柔柔回應

《憲問》(6)
南宮适(ㄍㄨㄚ)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ㄠˋ)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有德有言有仁有勇的實例。南宮适,南容,孔子以侄妻之。后羿,有窮國君,想稱王臣子寒浞所殺。現在在這裡,我們就可知道南容是怎樣壹個人。奡,寒浞子,為少康所誅。后稷,堯的農師,對建立農業社會,居功厥偉。

南容請教孔子說:后羿擅射,奡力大能路上行舟,卻都得不到善終。禹、稷親身耕作而擁有天下。夫子默認無須回應。南容出。孔子說:這人真是君子啊!這人有崇高德操啊!

南容說禹、稷,沒有羿、奡的雄心和本事,禹自得天下,謖是子孫創了周朝。平實無華,身體力行,不行克、伐、怨、欲,可以為難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周文健與張哲源回應

《憲問》(7)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唯君子立志行仁,小人懷居罷了。

孔子說:君子卻違仁的情況是有的吧!但小人卻行仁的事蹟恐怕少見吧!

春秋責備賢者,孔子矢志傳道。台灣詬辱聖賢,政客一心鬼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8)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愛之往往害之,愚忠往往蔽之。

孔子說:愛之,怎能不讓他勞苦工作呢?就算他忠心耿耿,怎能不教誨呢?

置之死地而後生,板蕩方能識真忠,莫待臨難空自悔,何如事先有勞誨!愚民而得天下者,亦必以此失天下,歷史昭彰,誠不爽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許真瑜與眾同學回應 張哲源與眾同學回應


《憲問》(9)
子曰:為命,裨諶(ㄆㄧˊ ㄔㄣˊ)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命,出使的誥命。行人,外交人員。東里,地名。四人皆鄭國大夫。

孔子說:擬訂出使誥命,裨諶啟始草稿,世叔審查斟酌,行人子羽修飾用詞,東里子產潤色語氣。

孔子告誡從政弟子,筆下須鄭重其事;比方誥命,起稿十分審慎,字斟句酌,納入史冊。弱國無外交,但對外發言仍須審慎,無須挑釁強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10)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ㄆㄧㄢˊ)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孔子到楚國時,子西擔心會被取而代之。伯氏,齊大夫。駢邑,地名。

有人問鄭宰相子產這人怎麼樣。孔子答:他是惠澤於民的好人(肯定評價)。再問楚宰相子西如何。答:他啊!他啊(不予置評)!又問齊宰相管仲如何。答:這個人啊,曾剝奪伯氏駢邑三百戶采地,使他只能粗茶淡飯,但終身都沒怨言(高度評價)。

孔子對主政宰相的評價,可作政治人物為正取向。政客,孔子不予置評;但民眾善忘,乃能嘩眾取寵。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與眾同學回應

《憲問》(11)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貧,不足、缺寵、無知、寡能、失志、落魄、沒運、歹命。富,反之。

孔子說:貧困卻沒怨氣,難能可貴;富貴而無驕氣,較易可嘉。

安貧樂道,知足常樂,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積德,樂善好施,積善之家有餘慶。縮小貧富差距,共產均貧;擴增財富收益,民主均富。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Hoong回應    王念蘇與眾同學回應

《憲問》(12)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孟公綽,魯國大夫。趙、魏,大國。滕、薛,小國。老,古官名,有三老、三公,類似諮議,不同於大夫要管行政。

孔子說:孟公綽作趙、魏大國的大老會有傑出表現,但擔任滕薛小國管行政的大夫就不怎麼行了。

孔子論人,須適才適任,亦慨嘆識人用人之難。中華民國特任官及機要秘書,不受任官條件約束,便門大開,官箴難守啊。

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張哲源被K篇

Ching Hoong和陳朝福等回應

《憲問》(13)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ㄨㄣˋ)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ㄧㄠ)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孔子提出國家大才的標準,也可說是人格教育修養的標準。成人,全德全能之才。要,期許承諾。

子路問成人。孔子說:要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藝能,在加上禮樂薰陶,勉強可稱得上成人了!又說:當今的成人,不必要求那麼高吧?能做到獲取利益顧及義理,遇到危難不惜犧牲生命,不論經過多久都不辜負平生的期許諾言,這樣也算是成人了!

孔子講國家大才的標準,也是中華文化為政修養的標準。成人志在匡助家國,不輕諾,言而有信,台灣民眾何時成人呢?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和王慶昇等回應     吳柔柔等回應

《憲問》(14)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公叔拔,衛大夫,有賢名,故諡文。公明 賈,衛人。夫子,古時尊稱,此處指公叔文子。

孔子向公明賈打聽公叔文子說:真確嗎?夫子不妄言不苟笑不貪取嗎?公明賈回答:別人描述得過份了!其實是夫子時機恰當才說話,大家不厭惡他的話;快樂就開懷得笑,大家不厭惡他的笑;合乎義理才取本份,大家不厭惡他的取。孔子讚歎:真是這樣!難道真有這樣了不起的人嗎?!

孔子一生訪賢求才,十分敬佩公叔文子的賢能,也以此教化弟子。衛國雖亂,有賢大臣治國,仍可維持。台灣雖好,無賢大臣治國,仍將難保。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許真瑜回應

Ching Hoong和王慶昇等

《憲問》(15)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魯大權把持在孟孫與季孫的手上。孟孫厭惡臧武仲。孟孫死,臧武仲(魯大夫)挾怨報復,被季孫攻打逃到邾。又從邾返防邑與季孫抗拒。臧武仲,魯大夫,子臧為。防,地名,臧武仲受封采邑。後,繼承。

孔子說:臧武仲擁兵防邑,要求魯君讓他兒子為繼承封邑。雖說不是要挾國君,我是不相信的。

孔子嚴守君臣分際,不齒臧武仲所為。總統直接民選後,君臣分際蕩然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和王演洲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16)
子曰:晉文公譎(ㄐㄩㄝˊ)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孔子對歷史的批評。自周王道式微後,霸業興起,仁義道德,淪於霸主的口號了。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倍經艱險,民之情偽,備知之矣,終於復國成就霸業。齊桓公小白,棄嫌重用管仲,終成霸業。

孔子說:晉文公詭詐且不守正道,齊桓公守正道且不詭詐。

帝王、領導人心理與養成期的遭遇、環境大有關係。嬴政、希特勒是,毛澤東深得個中奧妙。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許真瑜和羅麗郁等回應

《憲問》(17)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品評晉文公和齊桓公,子路不以為然。

子路質疑:齊桓公殺公子糾,臣召忽以死殉難,但臣管仲並沒殉死,可算是不仁嗎?孔子答:齊桓公九次召集諸侯開會鞏固中央安定天下,從不用武力脅迫,管仲輔助有功啊。這就是仁!這就是仁!

孔子讚賞管仲是經國大才,萬分景仰,小節不拘可也。亂是需要治世之能臣,愚忠無補於事啊!



齊桓公問鮑叔牙,要治好齊國,成就霸業,誰可擔當。鮑叔牙推薦管仲。齊桓公說:不殺他,已夠寬大,你還推薦他?鮑叔牙說:你要振興國家?還是要報私仇?齊桓公因此重用管仲。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18)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ㄆㄧ)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大節不拘細謹。衽,衣襟。匹夫匹婦,庶人,一般平民。諒,小信、小節。經,繩,引申為縊。瀆,溝。

子貢質疑:管仲不是仁者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管仲不能殉死,還去輔佐他。孔子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一舉匡正了天下亂象,到今天社會能夠安定都是他們的功德所賜;若沒有管仲,那我們恐怕會披髮左衽淪於夷狄了!難道像匹夫匹婦為了守小節,自縊死在水溝中,而無人知道嗎!

真理愈辯愈明,仁德愈礪愈發,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仁者。大仁是嚴肅的愛,絕非小仁小義,匹夫匹婦之為諒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許真瑜與同學回應    張哲源與同學回應

《憲問》(19)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諡法》『文』有幾種:1. 經天緯地2. 道德博聞3. 勤學好問4. 慈惠愛民5. 湣民惠禮6. 賜民爵位。如明代王文成、清代曾文正,就諡『文』。

公叔文子的部屬大夫撰,與文子一同晉升為輔政大臣。孔子聽聞後讚歎:真配得上稱文啊!

文德武功,君子好逑,庶人夢寐以求。名實不符,天厭之,鬼神棄,必遭災殃!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20)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ㄩˇ)治(ㄔˊ)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衛靈公稱靈,當有其道理;未重用孔子,亦有其道理。

孔子批評衛靈公不守正道的行為。季康子質疑:若是這樣,怎麼不會亡國?孔子說:仲叔圉治理外交、祝鮀治理內政,王孫賈治理國防,有這樣的人才主事,衛國怎麼會亡?

君王之道,用人惟才。若奴才是用,奚其不喪?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吳柔柔回應

《憲問》(21)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吹牛打草稿,心中有愧作;當真去實踐,也是了不起!

孔子說:自己大言不慚,那麼要做到更難!

不怕說大話,敢說要敢作。就怕說空話,九轉十八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22)
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弑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陳成子,名恆,齊大夫。弑,臣殺君,春秋筆法。三子,孟孫、叔孫、季孫三大夫。從大夫之後,曾任大夫職。

陳成子弑齊簡公。孔子沐浴後上朝,稟報魯哀公說:陳恆弑其君,請討伐叛逆。公曰:去秉告三位掌權大夫。孔子說: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盡本分來稟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分別去三位大夫府,稟告上情。都不贊成。孔子說: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盡本分來稟告也!

孔子請哀公討伐叛逆陳恆,主持國際正義,並堅持官後本分。謹守官箴,萬民是幸;官守自盜,民不聊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23)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事,侍奉。犯,犯顏勸諫。

子路問事君。孔子說:不要欺瞞,要敢犯顏勸諫。

《里仁》(25)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勸諫適可而止,諷罵亦然,何苦適得其反?!

趙普推薦某人,宋太祖不允。次日,趙普又上奏推薦這人,太祖還是不允。第三日,趙普再上奏推薦,太祖氣得大發雷霆,撕了奏摺扔地上。趙普跪著把碎片拾起來。過幾日,把奏章補貼好,又帶上朝推薦。太祖終於醒悟了,任用了這人。

又一次,某大臣該升官,但太祖討厭那人,不准。趙普極力奏請太祖批准,太祖又被趙普惹火了,氣道:我就是不讓他升,你又能怎麼樣?趙普說:刑賞,有天下刑賞的準則,陛下怎麼能以個人喜怒來左右刑賞?太祖氣得返回內宮。趙普就跟著站在宮門口。太祖也就批准了。

趙普處事剛毅果斷,但也有缺點,容易記恨。他常挑剔那些當他貧賤時,對他不好的人們。太祖勸說: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則人皆物色之矣。勸趙普度量放大。後來,趙普就不再提這類事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24)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對比君子小人、理想現實,須分辨當時條件及程度差異。

孔子說:君子追求理想,小人講究現實。

整體長遠效益與個體眼前利益要拿捏得宜。君子或小人,不論真假,皆反映一時人性;非人例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張哲源與約翰方之掰解

《憲問》(25)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孔子對中華文化發展史及治學的看法。

孔子說:早期學者為自己性向學習,當今學者為他人期望學習。(早期學者學習為自身,當今學者學習為公眾。)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個人立心,為家族立命;為傳宗繼絕嗣,為種姓開太平。分階段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政經風俗文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26)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瑗,字伯玉,衛國賢大夫,輔佐過獻、殤、靈三代國君;孔子在衛國曾住在蘧伯玉家。

蘧伯玉派使者到魯國看孔子,孔子陪來客坐著談話。孔子問:蘧先生近來做些什麼事?使者回答:蘧先生一直努力減少本身過失但尚未達標。使者辭出。孔子讚:好使者啊!好使者啊!

蘧伯玉退休後仍有大臣風,洵洵儒者,潛移默化。外交人才難得,尤其弱國外交,說話態度立場,掌握不卑不亢。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27)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泰伯》(14)提過。

《憲問》(28)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易】艮卦象辭,可註解此二篇:【詩】三百,一以言蔽之,曰:思無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說:從政者當如君子思想不悖離法則。

做人處世基本修養要守本分,從政者更要以身作則。領導者思想言行會移風易俗,豈可不慎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丁紹傑 拆字{艮}    羅麗郁回應

《憲問》(29)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言過其行、言行不副都是人性。

孔子說:君子羞恥自己說的超過自己做到的。

言而有信,千金一諾;言行相副,言出必行。若做不到,絕不吹牛;牛皮吹破,無法渡河。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3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仁者不受時空羈絆,樂天安命,故不憂。智者事在人為,法由心生,迎刃而解,故不惑。勇者心胸坦蕩,義不容辭,不惜犧牲,故不懼。

孔子自省:君子標準有三項,我還沒有達到;那就是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宣稱:夫子自謙啊(這就是吾等追求的標竿啊)!

仁智勇,三達德,君子道也。憂惑懼,三通性,小人道也。神或屁,輪流轉,一線間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張哲源李 凱偽善討論

《憲問》(31)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孔子反諷式幽默。方,批評責難。

子貢方人。孔子說:端木賜啊,你很能幹是嗎?我就沒這樣閒工夫!

春秋責備賢者,夠身分德行才有資格被評論。若無所是事,亂評一通,教壞嬰仔大小,是禍非福。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李安凱回應     吳柔柔與丁紹傑回應

《憲問》(3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常以此自勉及教誨弟子。

孔子說:不怕人不瞭解自己,就怕自己沒真才實學。

此篇置於子貢方人之後,頗堪玩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己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33)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為人處世,交友信條。逆,逆料、預測。億,同臆。

孔子說:不要預設被詐騙、不要臆測被失信的立場,但若能及早發覺避免損傷,也算是賢明吧!

信任朋友都是誠實守信,真心交往,但莫執迷不悟。選舉語言當真,選後認真,是不知不覺呼!

等於說不要主觀的相信,也不要太客觀的不相信。人如果有這樣的胸襟、修養,就夠得上是有智慧的先覺者,也可以說是壹個賢達的人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張哲源回應      丁紹傑 拆字

《憲問》(34)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ㄒㄧ)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微生 畝,魯國人,隱者。栖栖,奔波忙碌狀。

微生畝批評孔子說:孔丘,你為何老是奔波忙碌呢?難道要逞口舌取悅嗎?孔子答:並非要逞口舌取悅啊,實在是慣習難改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對隱者謙虛幽默應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又豈是明知可為卻不為者得以想像!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35)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此篇可對微生畝的質疑,進一步澄清。驥,名馬、良馬、千里馬。

孔子說:千里馬不是稱許能跑多快,而是稱許牠德性好。

孔子思想,報效國家社會,不計代價,只問該不該做。『為民前鋒』、『為民服務』,豈能成為選舉口號、騙票笑話?!

今天的種籽,終有一天會有成果的。孔子思想幾千年以來,始終成為國家民族文化中心,的確有千古不滅價值的。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丁紹傑 拆字驥

《憲問》(36)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是道家思想,卻常被誤解是孔子思想。

有人問:以德報怨,這樣好嗎?孔子答:這樣做的話又怎樣來報德?應該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是是非非,善善惡惡,直來直往,德怨分明。是非非是,善惡惡善,彎來彎往,久積宿怨,禍在蕭牆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吳柔柔回應     許真瑜回應     蘇重林回應

《憲問》(37)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我知者,其天乎!

孔子作為迭遭誤解批判,一抒胸中塊壘以明志。

孔子感嘆:沒有人瞭解我啊!子貢說:怎會沒人瞭解夫子呢?孔子說:我不怨天、不尤人;從基層學起而力爭上達目標。能瞭解我的,自有天吧!

自古聖賢多寂寞,先知往往成異端,順天應人,捨我其誰!下學而上達,人性也!好高而騖遠,亦人性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憲問》(38)
公伯寮愬(ㄙㄨˋ)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孔子思想、意志堅定,人品、道德高尚,不濫用影響力。公伯 寮,魯人。愬,讒言詆譭。子服 何,字伯,諡景,魯大夫,孔子弟子。

公伯寮在季孫家說子路的壞話。子服伯來告訴孔子,問:季孫大夫受公伯寮蠱惑恐怕有不利,我還有權力論刑斬殺棄屍於鬧市,可以嗎?孔子說:道能夠行於世,這是天命。道會淪於荒廢,也是天命。公伯寮豈能改變天命?

權力易使人失去理性而濫用,孔子謹守分寸。若權力無法節制,道之將廢也與,其各安天命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蘇重林回應

《憲問》(39)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孔子也有避世隱遁的想法。辟,避古字。

孔子說:時代混亂時,賢者避世隱居,其次轉換居地,其次柔合態度,其次言語中和。

辟言、辟色、辟地、辟世,邦無道免於刑戮。不聽老人言,吃虧又傷身;青少亂國策,毀紀又沉淪。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40)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孔子常被隱者責難,但和而不同。

孔子說:避世隱者已有七人了。

【論語】記載隱者有原壤、楚狂、長沮、桀溺、荷蓧(ㄉㄧㄠˋ)丈人、晨門、荷蕢(ㄎㄨㄟˋ)。有心為社稷,名利誤一生;遺世而索居,卻不甘寂寞。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憲問》(41)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晨門,早班守門,以職名之。小隱在山,大隱於市。孔子難能可貴之處即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子路投宿在石門。晨門問:從哪裡來的?子路答:是從孔先生那兒來的。再問: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堅持做的人嗎?

隱者明知故問,寓讚於諷;道不同不相為謀,卻可相互慰勉。雖然血濃於水,奈何兄弟異心,何其不幸!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李安凱與張哲源回應

《憲問》(42)
子擊磬(ㄑㄧㄥˋ)於衛。有荷簣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ㄎㄥ)乎!莫己知也,斯巳而巳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磬,古代玉石製成的敲擊樂器。荷蕢,背負草器,以職名之。鄙,粗勇。硜硜,堅石聲,寓固執。『深則厲,淺則揭。』,【詩經】邶風,寓處世得宜。

孔子在衛打擊磬。有個挑草器的人走過孔子門前,聽聲說:真是有心哇,磬聲表露心聲啊!過一會又說:粗勇哇,太固執了!世人既然步賞識你,就適可而止吧!詩經說『深水和衣過,淺水揭衣過。』,要拿捏好深淺啊。孔子聞知後說:真是知音哇!不到最後很難定論啊!

孔子把滿腹濟世救人之心,寄託音樂發揮出來;隱者知音勸勉之。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今非昔比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張哲源回應

《憲問》(43)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ㄏㄨㄥ),百官總己,以聽於塚宰,三年。

高宗,殷商賢君,名武丁。諒陰,父母死了,守制居喪。塚宰,相當於宰相。

子張問:【書】載『殷高宗居喪守制,三年不理朝政』真是這樣嗎?孔子答:不僅是高宗吧?古代君王皆當如此。國君駕崩,新君不理政,百官總理本分職務,並聽命於太宰,達三年之久。

天子王侯居喪之禮,若合領導情節。今時講求速效討好,難以整體長遠規畫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44)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春秋】責備賢者,要求領導者仁民愛物,好禮守節。

孔子說:君上好禮守節,則人民受教化容易領導。

風行草偃,上行下效,潛移默化,景從易使。陰謀詐騙,上行下效,潛移默化,盲從易暴。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45)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儒家對學問道德通過嚴謹標準檢測者,稱作君子。

子路問君子。孔子說:以莊敬態度修煉自己。再問:這樣就可以了嗎?答:修煉自己能夠安定人心。三問:這樣就可以了嗎?答:修煉自己能夠做到百姓安居樂業。若能做到,即使堯舜恐怕都還做不好。

君子之道,精益求精,永無止境。小人之道亦然,相互消長罷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憲問》(46)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ㄒㄩㄣˋ ㄊㄧˋ),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ㄐㄧㄥˋ)。

原壤,孔子老友。夷,箕踞,盤腿而坐。俟,等待。脛,膝下骨。

原壤盤腿坐著等孔子來。見到孔也不起身致禮,孔子半笑半責說:你年輕時不懂謙遜孝悌,長大後也沒可稱道的言行,如此活到老死,簡直就是有害的賊。邊說邊以手杖輕叩他的腿骨。

時人誤會孔子道貌岸然,其實孔子弟子朋友不拘一格。公私分明,自古皆然;公私不分,自古亦然。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張哲源回應     周志隆回應

《憲問》(47)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本篇結論。闕黨,闕里鄉黨,孔子家鄉某鄰里。

孔子鄉里有一年輕人受命辦事。有人以此請教孔子:這樣歷練對年輕人有幫助吧?孔子說:我只見他在這位子上,還見他與師長併行而已,是否追求上進很難說,不過想要速成罷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特別收錄篇:

1~1. 王演洲 讀論語長智慧

1~2. 王演洲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1~3. 王隱 由筷子而知論語好

1~4. 陸黃埔 文化五千編千句

1~5. 孔子與老子的臨別贈言

1~6. 成語故事分享

1~7. Ami Naitomun 三思而後行

1~8. 徐家玲分享QiQ貼文

1~9. 高鉦明 唱的孟子

1~10. 劉觀生 絲綢論語中英讀本

2-1. 王隱 小人變貴人

2-2. John Fang 更新設團照片

2-3. 成語故事 一鳴驚人

2-4. 成語故事 鉅鹿之戰

2-5. 陸黃埔 詩意的客套話

2-6. 王演洲 里仁事父母幾諫

2-7.張哲源 星雲大師的遺言

2-8.楊望遠 簫三郎

2-9. 劉觀生 絲綢論語

2-10.林憲民 現代100年文學失落

3-1. John Fang 社團徵圖活動

3-2. 王隱 公文伯之母

3-3. 王演洲 與牛共書

3-4. 林憲民 大學之道

3-5. 成語故事 負荊請罪

3-6. 周志隆 論語的<活>

3-7. 劉觀生 絲綢論語

3-8. 許真瑜、張哲源 美國總統爭議特報

4-1. 王演洲 荀子是非篇

4-2. 王隱 富貴不過五代

4-3. 成語故事分享 轅門射戟

4-4. 李樵 命盤"表達"的思想星

4-5. 王羲之妙貼春聯

4-6. 楊望遠 詩詞填充

4-7. 楊望遠 白雲蒼狗出處

4-8. 許真瑜 孔子與子路的年紀差

5-1. 王隱 人品先過關

5-2. 王演洲 恭寬信敏慧五德

5-3. 成語故事分享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5-4. 陸黃埔 今天生活雜思

5-5. 楊望遠 處世十則

5-6. 周志隆 讀憲問篇有感

5-7. 王演洲 一言之興邦與喪邦

6-1. 王隱 智慧小品

6-2. 成語故事 一曝十寒

6-3. 周志隆 安仁

6-4. 陸黃埔 天命趣談

6-5. 陸黃埔 別把自個兒看得太重

6-6. 王演洲 相由心生

6-7. 王演洲不得中行而與之

6-8. John Fang 美國學中文熱

7-1. 王演洲 談忠恕

7-2. 太太的來源

7-3. 許淵國 道理與論理

7-4. 成語故事分享 唾手可得

7-5. 陸黃埔 馬上成功

7-6. 周志隆 民無信不立

8-1. 王演洲 五聖

8-2. 楊望遠 中國菜沒譜

8-3. 陸黃埔 吾維無為話修習

8-4. 李松豐 問君子與好壞人

8-5. Claire 成語故事分享

9-1. John Fang 憲問 問字

9-2. 2016 論語社代表字 德

9-3. John Fang 代表字選情特別報導

9-4. 王演洲 子路無宿怨

9-5. 王演洲 從論語看釋儒

9-6. 成語故事分享 問鼎中原

9-7. 楊望遠 夏曆年

9-8. 楊望遠 你是幾等人

9-9. 王隱 血性與骨氣

9-10. 周志隆 知其不可而為之

9-11. 吳金霖 致論語社聖誕佳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