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下論。講完了再回來講上論的第十篇《鄉黨》,作為總結論。
宋朝開國的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據史載,碰到國家大事或重要問題不能解決時,他都擱置下來,到明天再解決。他回去後,在書房裡拿【論語】來看。
其實【論語】並沒談如何治理國家,更沒談政治技巧,談的都是大原則。
《先進》篇和《顏淵》篇,等於上論的《學而》、《為政》、《里仁》的註解。
《先進》(1)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孔非常重視禮樂。先進、後進,前輩、後輩。
孔子說:先進制禮作樂,質樸如野人。後進制禮作樂,文飾如君子。若用於邦國,那麼我附從先進。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須調合得當,趨於中庸。
《先進》(2)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晚年懷念困於陳蔡時,精誠團結共度難關的弟子們。
孔子嘆:當時跟隨我奔波於陳蔡之間的弟子們,如今都不在門下了啊。
孔門分四科。德行科: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宰我、子貢。政事科:冉有、季路。文學科:子游、子夏。
弟子三千,七二傑出,十人代表,光揚儒學。尊師重道,遭遇險困,才能精誠團結啊!
《先進》(3)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ㄩㄝˋ)。
《為政》(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可查 論語耕讀院)
孔子評:顏回啊,不能幫助我進步啊;對我所說的話,沒有不悅服。
孔子教學,不偏聽,且鼓勵不同意見。為政若陷於一言堂,必難有進境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先進》(4)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ㄐㄧㄢˋ)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閔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二十四孝蘆衣順母。
孔子評:真是孝子啊閔子騫,別人打抱不平的話都不能離間他與父母兄弟。
家國不和,多係旁人流言蜚語挑撥離間,須自有定見。立場對立,不善謀解決,卻相互攻擊謾罵,非家國之福啊!
《先進》(5)
南容三復白圭(ㄍㄨㄟ),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冶長》(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可查論語耕讀院)
《先進》(6)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ㄨˊ)。
季康子欲向孔子求才,孔子婉拒。
季康子問:弟子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只有顏回好學不倦,不幸短命死了。目前就找不出了。
孔子痛惜顏回早死,更痛心禮樂文化隳壞。今世博士充斥,好學則亡。
《先進》(7)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孔子嚴守分際,幾近無情。後人也據此詆毀孔子。顏路,淵父,也是孔子弟子。槨,棺材外套件。鯉,孔子兒子。
顏淵死,顏路請求孔子將座車典換棺槨給顏回送喪。孔子說:不論有才無才,也是為你兒子來說事。當鯉死時,一樣有棺無槨。我不能徒步將座車典賣,因為從事政務,常與大臣往來,不能徒步當車啊。
孔子指人應行其本分,不要為面子偏離本分。身分與禮數須恰如其分,過猶不及,不當僭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先進》(8)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早死,令孔子憂懼道不得傳。
顏淵死,孔子哀嚎:嗚呼!天要亡我志啊!天要亡我志啊!
孔子承天意,載道而行。今選舉各承民意,勝選第一,道不道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張哲源回應
《先進》(9)
顏淵死,子哭之慟(ㄊㄨㄥˋ)。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孔子悼祭顏回,哀慟逾衡,真情流露。
顏淵死,孔子弔喪哭得很悲痛。跟從弟子說:老師太悲痛了!孔子說:有太悲痛嗎?若不為他悲痛還會為誰悲痛呢?
發於心,形於外,止乎禮。今人算於心,媚於外,止乎賄。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先進》(10)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厚葬對顏回德行思想並無裨益,但當時人很在意。
顏淵死,門人主張厚葬他。孔子說:不可!但門人還是厚葬了顏淵。孔子嘆:顏回啊,把我看成他父親,我卻不能看他如同兒子。厚葬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你同學們的意思。
孔子不在意死後厚葬薄葬,而在意生前能行仁道,止乎禮。至於風水祖蔭之說,孔子意在言外。
《先進》(11)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鬼神觀念可謂中國古時宗教思想。究竟有無鬼神,不妨各自表述。
季路問如何處理鬼神事。孔子答:人事未能處理好,如何能去處理鬼事?又問:斗膽請教人死後如何?答:還沒搞清楚生前,怎弄得明死後呢?
鬼神與生死問題,古今中外哲學窮究迄今,自圓其說,莫衷一是。唯不論民有,民治,民享或民族,民權,民生,民以食為天啊!
【莊子】:不亡以待盡。意思是人不是活在世上,而是在等死。
《先進》這壹篇,到了這壹段鬼神問題與生死問題是壹個高潮,現在繼續下來,是對於人物的評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張哲源回應 同學回應
《先進》(12)
閔子侍側,誾誾(ㄧㄣˊ)如也;子路,行行(ㄏㄤˋ)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門弟子的素描,簡潔傳神。
閔子騫侍奉在孔子身旁,言語委婉有條裡;子路,行為武勇顯剛強;冉有、子貢,行事大氣得人緣;孔子很高興。但像子路這樣,將來恐不得善終。
孔子教導各弟子適性發展,並不刻意扭曲其特性。故教育切忌將學生塑成馴鴨,而失去野雁德的天賦創思。
《先進》(13)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長府相近於現代財經首長。
魯國有人出任長府,想變更制度。閔子騫說:還是沿用現有制度,執行方法調整可不可以?何必改變制度!孔子評:有人不輕言,但言必切中要旨。
閔子騫誾誾如也,態度謙虛、溫和、有禮,但立場堅定。處大事莫輕言,須言必有中。
《先進》(14)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孔氏幽默,門人一時難以體會。
孔子笑說:仲由鼓瑟的水平,竟敢在我門牆內獻醜!門人露出不尊敬子路的神色。孔子正色道:仲由其實已達公開演奏的境界,只是尚未臻於化境而已!
鼓瑟可怡情養性,對子路有助益,孔子意在激勵,門人卻盲從誤會。吾等讀書明理,須頭腦冷靜,切莫隨旗吶喊,盲從衝動啊!
《先進》(15)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過,超出標準。不及,未達標準。
子貢問:子張和子夏哪個比較賢?孔子答:子張太過,子夏不及。再問:那麼子張較賢?孔子答:過猶不及。
過猶不及,須向中看齊,拿捏恰好。雙重標準,則混淆視聽,無所是從。
宋代理學家太過分、太呆板,這就是過分。中國人馬馬虎虎、大概、差不多,這都是不及。
《先進》(16)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對學生的申斥。周公始封於魯,是魯國國君初祖。冉求時任魯季氏家宰。
季氏財富超過周公,而冉求還替他聚歛,使他更富有。孔子批:不配作我弟子啊,爾等可以公開地聲討批判他。
孔子要求弟子不僅品行端正,還要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若上下交征利,聚斂無度,恐鼓已破也。
《先進》(17)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ㄧㄢˋ)。
孔門四門人形象。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
高柴較樸拙、曾參較鈍直、顓孫師較偏執、仲由較鹵莽。
人性皆一,形於外為個性。江山易改,本性不移,唯個性可塑。
《先進》(18)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人都有優劣長短,須適性啟發。貨殖,泛指做生意。億,臆測。
孔子評:顏回啊,他的表現幾乎達到標準了!但生活經常入不敷出。端木賜不接受常規安排,而去作生意了,並且臆測判斷每每準確,成就傑出。
孔子對弟子性向及狀況了然,教導通達適性,不拘一格。行行出狀元,龍鳳在凡間;人人有天賦,活出一片天。
《先進》(19)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行善不招搖,自發而不知。
子張問作善人的規範。孔子答:行善不著痕跡,也不為行善而行善。
為善要不求人知,為善要不求善報,出於本性去行善。假藉名義行善,敲鑼打鼓行善,多另有目的。
《先進》(20)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不以言貌取人,仍須深入觀察。
孔子說:論有見解,行為篤實是怎樣的人呢?是君子嗎?還是容顏莊重作態呢?
以言貌取人,世之常態。故非人之嘆,其來有自。
《先進》(21)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的教育態度、方法,也是作人做事的反省。
子路問:聽到該做的事就去做嗎?孔子答:你還有父母兄長在,怎麼可以不請示就去做呢?冉有問:聽到該做的事就去做嗎?孔子答:聽到該做的事就去做吧。公西華問:仲由問『聞斯行諸?』老師答『有父兄在』;冉求問『聞斯行諸?』,老師答『聞斯行之』,我很迷惑,斗膽提問。孔子答:冉求退縮,所以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節制他。
孔子教學,活潑生動,多元適性。現代教學,刻板教條,升學壓性。
《先進》(22)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ㄋㄨˇ )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門師生真摯情誼,堅守道義。
孔子在匡,被誤為陽虎,受到圍困;解圍歸隊時,顏淵最後回來。孔子說:我還以為你蒙難了呢!顏回說:老師還在,我怎敢先死呢?
弟子由衷敬愛孔子及不棄道義的高貴情操。當今學校教育已偏離尊師重道的基本理念矣。
《先進》(23)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大臣與具臣的分別。季子然,魯權臣季氏子弟。季氏得:仲由、冉求為家臣。曾,竟。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稱得上大臣嗎?孔子答:我還以為您問什麼特別問題,竟是問仲由和冉求啊!能稱得上大臣者,須以正道奉事國君,君若不受即辭官。目前仲由和冉求,只算是能臣罷了。再問:這樣說來應該會順從旨意吧?孔子答:正常會,但弑父母與國君大逆不道之事,也不該順從啊。
能臣易得,大臣難求。忠臣可為,良臣難為。『民主』時代,選前公僕,選後老爺。
《先進》(24)
子路使子羔為費(ㄅㄧˋ)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子羔,孔子弟子。孔子不滿子路、子羔替季氏服務。
子路任命子羔為費邑首長。孔子罵:簡直賊害人家子弟!子路辯白:既然有群眾,也有地方可以施展抱負,何必死守讀書,才算是治學呢?孔子說:所以我厭惡逞口舌強辯者。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學問不是讀死書,是經驗配合理論,知行合一,能貢獻家國社會。
《先進》(2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孔子思想及大同世界的境界。侍坐,弟子在老師座前侍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立在老師座旁。孔子說:就算我虛長你們幾歲,不要在乎。平時常說:『無人賞識我啊!』如果有人賞識你們,將如何表現呢?
孔子開誠布公請弟子談如何表現治世長才。論資排輩,不若敘以職責與貢獻。
《先進》(26)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ㄕㄣˇ)之。
子路率先搶答:千乘之國,處在幾個大國的中間,而且強敵環伺,幽困於災荒饑饉,我來治理,大約三年,可使全國強盛起來,而且通曉其中道理。孔子露齒微笑。
子路夠氣魄,有英雄氣概,且有大政治家風範。孔子笑而不批駁,默許子路率性而為。
《先進》(27)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ㄙˋ)君子。
『冉求,你如何做呢?』。冉求答:地方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交給我,大約三年,可使全民富足;若進一步達道禮樂教化,就只有邊施行邊等待君子來提升了。
冉求謙虛務實,如謙謙君子。禮樂教化乃不朽功業,做得再多再好,都須謙虛『以俟君子』。
《先進》(28)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公西赤,你如何做呢?』。公西華答:不敢說有多大能力,但願意努力學習。國家大事,譬如會同諸侯,端肅禮儀,擔任協裡幕僚。
公西華交辭令,應對得體。外交與內政,『非曰能之,願學焉。』。
《先進》(29)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捨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ㄇㄨˋ)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ㄎㄨㄟˋ)然歎曰:吾與點也!
『曾點,你如何做呢?』。曾皙收束瑟音,鏗然止住,離開瑟站起來回答:我和他們三人所講的不同。孔子說:有何衝突呢?也就是每個人說說自己的抱負吧。曾皙答:暮春(農曆三月)時,換上春裝,成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水泳浴,吹著風與雲共舞,然後快樂唱著歌回家。孔子歎賞嗨道:我讚許曾點的境界啊!
曾皙所言,乃太平盛世之景,人皆嚮往。可見孔子亦不外於人。
《先進》(30)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離開了,曾皙留後。曾皙問:請問他們三位所說的,老師有何評論?孔子說:不過是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抱負罷了。再問:老師為什麼笑仲由呢?答:治國以禮樂大事為重,他大言不謙讓,所以笑他太孟浪。『那冉求所說不算國家大事吧?』『怎麼看地方六七十或五六十,不算國家呢?』『那麼公西赤所說不算國家大事吧?』『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公西赤做的算小事,誰能做比她大的事!』
先進章結論,可見孔子哲學思想及抱負。國不分大小,治理其則如一。
子進篇發表期間特別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