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第九

 子罕第九

《子罕》篇是《公冶長》、《雍也》兩篇的引伸;多半是孔子思想與治學教化的觀點,以及一般歷史思想觀念的闡揚。

《子罕》(1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子不語、子罕言、子慎三、子絕四,可串連探討孔子思想。

孔子平常很少談利害關係與生命意義以及仁的定義。

古聖先哲罕言利與命與仁。真正哲學家多半非學哲學出身,許多學哲學者,最後鑽入死胡同。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Fang回應


《子罕》(2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達巷,地名。黨人,當地人。無所成名,沒有在某方面成為名家。執御,駕御,影射領導文化,即作歷史時代的先驅者。

在達巷有鄉人說:偉大的孔子,有這樣淵博的學問,而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孔子聽到這評論,對弟子門人說:我要專注哪一項啊?駕御好呢?還是射箭好呢?我還是專注駕御吧!

孔子以文化復古為己任,以身作則教化民眾。文化部未必能領導文化,甚至常開倒車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李樵回應


《子罕》(3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孔子對當代禮節的意見。麻冕,麻織禮冠,大夫上朝穿戴。純,黑絲。

孔子說:大夫禮冠用麻織成,這是禮制。現在大家都戴黑絲織的,這較儉省,我贊同大家的做法。臣見君時,跪拜,這是禮制。現在大家只是打躬作揖,這較舒泰。但我反對大家做法,還是主張跪拜。

敬禮的精神要誠懇,並非徒重外表形式而已。不誠無物,如何治國平天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Fang 林憲民 王演洲 回應  


許真瑜 ClaireWang 王演洲 王隱回應



《子罕》(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通無,在【論語】上用作否定詞。

孔子力求做到四種言行:不憑空臆測、不想當然耳、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

孔子自我約束,身體力行。自由,自由,多少人假爾之名為惡!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Fang 李乙玲 林鴻銘 許真瑜 回應


《子罕》(5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處患難中的精神。匡,宋國地名,當時有個惡人陽虎,據說貌似孔子,宋人都要殺掉他。孔子過匡,被誤為陽虎,宋人包圍要殺他。

孔子在匡被圍困,從容道:周文王死了後,文化傳統不都在我這裡嗎?天若要廢棄這種文化,後代的人就不會有機會學習這種文化;天如果不要廢棄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對我怎麼樣呢?

孔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且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實證。生死無畏大丈夫,切莫淪於軟柿子!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Fang、陳真如、李樵回應

《子罕》(6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大(ㄊㄞˋ)宰,春秋時官名。牢,孔子弟子琴子開。

某大宰問子貢:孔夫子真是聖人吧?為何這樣多才幹啊?子貢答:

實在是老天賦予他走上聖路,致如此多才多藝啊。孔子得知此事後表白:大宰真的瞭解我嗎?我年輕時貧窮低微,所以學會很多生活瑣事。君子需要多能嗎?不必吧!琴子開說:老師說『我治學不為求官,所以學會多方面技藝』。

孔子多才多藝,但君子不器。當今社會普遍少也裕,故無能營生,已成癰患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郭賢仲回應

《子罕》(7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子的修養,尤其印證了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說:我什麼都懂嗎?其實不是啊。若有一鄉下人來問我,虛心誠懇,我就問題正反兩端詳細推敲,最終找出答案。

明師不回答問題,只協助澄清明確問題。問對問題,才能找對答案;切莫依賴標準答案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李樵回應


《子罕》(8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傳說當世界太平,帝王聖明時,鳳鳥才現身。傳說黃河現龍,上岸變馬,馬背著《河圖》,即八卦來源。

孔子嘆:世道崩壞,鳳鳥不來;老天乖棄,,河不出圖;我對這個時代沒指望了!

孔子亟盼望『鳳鳥至、河出圖』的太平盛世,故明知不可為仍全力以赴,以圖後世。嗚呼,後世子孫賢,不必圖;若不肖,何必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9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孔子作人,態度誠敬。齊(ㄗ)衰(ㄘㄨㄟ),粗麻喪服。冕衣裳,帶冠官服。瞽,瞎。

孔子肅敬喪家、官員及瞎子。見到他們,即使年少一定肅立,經過一定小跑。

孔子道德修養,小處見真章。社會風氣良窳亦然,豈可等閒視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0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

顏回對孔子崇敬的評論與讚嘆。喟(ㄎㄨㄟˋ),歎聲。循循然,循規蹈矩的樣子。

顏淵哇一聲讚歎:越仰視越覺得崇高;越深入越覺得厚實;看來在前,忽然在後,真是摸不透啊。老師善於以身作則開導弟子。他以文學智能充實我,又以禮制規範約束我。我想停下來都不能,拼盡了我的才能,似乎學會了立身處世的本領;但想要進一步追隨老師,卻一直跟不上啊。

學問高深莫測,身段平凡謙虛,顏淵青出於藍。若自命不凡,通常有病而不自知。

  John Fang 代筆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1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孔子的修養及作人處世的態度。臣,諸侯帝王方得設置。間,緩和。

孔子病重,子路安排門下弟子擔任家臣。病情緩和時孔子批判道:我病了那麼久,子路的做法是詐欺啊!不該設家臣卻違法設置,我騙得了誰呢?騙老天嗎?難道我寧可病死在家臣之手,也不願病死在門人的子之手嗎?況且縱使得不到風光大葬,難道我會路倒而死嗎?

孔子致力千秋萬代事業,後世譽為素王,只要人類歷史文化存在,王位就永遠存在。身為領導,當部屬吹捧得踰越分際時,要有自知之明,適時遏止啊!


 John Fang 代筆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2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韞櫝(ㄩㄣˋ ㄉㄨˊ),裝在木櫃。前賈(ㄐㄧㄚˋ),同價;後賈(ㄍㄨˇ),商販。

子貢問:現有塊美玉,您說是收在櫃裡藏起來呢?或是找個好價錢賣了它呢?孔子回應:賣了吧!賣了吧!我在這裡等人來買啊!

孔子感到吾道不行,藉子貢的幽默表達出來。沽之哉!沽之哉!求官與待仕,境界大不同啊!

John Fang 代筆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3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另闢天地,保留中華文化。九夷,古時各種蠻夷通稱,喻偏僻無文之地。

孔子想千遷居九夷之地。有人問:那地區太閉塞,怎麼能住?孔子答:君子去住都能適應,怎會閉塞不通呢?

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反之,小人居之,縱使人文薈萃,斯陋矣!


John Fang 代筆   王演洲 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4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詩】分風、雅、頌。風為各國不同風格音樂;雅乃朝廷正樂;頌為宗廟祭祀樂歌。

孔子說:我自衛國回到魯國,著手釐正禮樂文化,使雅與頌各得到明確定位。

孔子周遊列國後,深感要對社會、歷史有貢獻,必須從事文化與教育。今之首要重任乃導正課綱,莫淪於附庸也!


方偉新代筆 王演洲 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5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孔子自我反省,亦諭知眾人莫藉故逃避。

孔子說:在朝與公卿效忠,在家與親長盡責,承辦喪事不敢不盡力,不因喝酒誤事。這些事對我有何藉口呢?

孔子日常行誼,人人當以自勉。不過,若倫常脫序,偏執入魔,只得遠避是非圈也!


方偉新代筆     王演洲 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用水表達人生哲學。隨波逐流浪掏沙,存者勝。

孔子站在橋上指著川流說:時光就像這流水啊!不分晝夜流不停。

古時,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時,進步較慢等於退步,甚至是不進步到領先5%群,則敗亡。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  回應    


《子罕》(17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色,包括了女色、物慾、嗜好三重意義。

孔子嘆:我從未見過好德如同好色一樣的人物啊。

孔子雖是對衛靈公的感嘆,亦是對人情世故的認知。好色乃人性,好德須理性戰勝感性,誠難得也。

《子罕》(18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治學修德、成家立業、作人處世,皆如是。簣(ㄎㄨㄟˋ),筐。

孔子說:譬如堆一座山,還欠一筐土,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住(失敗)的。屁如填平凹地,雖然只到了一筐土,繼續,是我自己要前進(成功)的。

征服自己,則好德如好色,即能征服了天下。世人常惑於情、利、名、權,往往功虧一簣。

《子罕》(19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顏回死後,孔子追念。人人皆有心發奮向學,但當熱情冷卻,往往後繼無力。

孔子評:照我教導他的去做而不怠惰者,只有顏回能吧!

子評顏回,看來普通,認真體會,修養不易。每個人為自己全力以赴(Do the best),為他人盡力而已(Do my best)。

《子罕》(20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顏回若多活幾年,成就碧不可限量。

孔子追念顏回,說:可惜啊!我看到他不斷上進,沒有看到他停止過。

保證成功秘訣:每日進步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很容易;每日持之以恆,則難上加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  回應            同學回應

《子罕》(21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勉勵弟子,治學需有成就,否則無意意。

子嘆:稻苗生長了卻不開花的,有這樣的情形啊!開花了卻不結實的,也有這樣的情形啊!

孔子警惕弟子,做人處世切不可苗而不秀,秀而不實。惜乎!台灣研究及學術機構卻反其道而行,令人扼腕。

因此孔子又對學生們講到對年輕人的觀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22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思先進,不僅提攜後代,更重史觀。

孔子歎:年輕人令人敬畏,怎知將來的成就不如我們這一代啊?!但到了四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也就沒什麼可觀了吧。

江水東流,後浪壓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強過一代,民族興旺;一代不如一代,家毀國亡。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子罕》(23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勉勵作人做事,須講實際行誼,能夠做到,才是真的學問。法語,古人名言,如格言。巽(ㄒㄩㄣˋ),順。繹,演繹、探究。

孔子說:讀到歷代流傳的格言,能不信從嗎?但要效法改正才有成效。聽到巴結吹捧的順言,能不高興嗎?但要探討真意才不致失態。高興卻無探究、信從卻不改正,我也實在拿他沒有辦法了啊!

學中華文化,最直捷方法先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對中華文化基本上就懂了。至於格言,可讀【增廣昔時賢文】。去中化,則不知所云矣!

袁枚赴任縣長之前,去向老師辭行。老師問他年紀輕輕去當縣長,有何準備?他說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老師說怎麼搞這一套?袁枚說人人都喜歡戴,有幾人像老師這樣不喜歡的。老師聽了很受用。

《子罕》(24

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參閱《學而》(8)。  


《子罕》(25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佛家、儒家都主張作人要無我,處世要有我,要有堅定的意志思想。

孔子說:三軍雖眾可擄獲敵方主帥;平凡個人卻不可剝奪他的志向啊。

中華民族經過幾次亡國,但永遠站得起來,關鍵在思想、文字的統一。統一文化乃重中之重,文化若隳敗,將自取滅亡。

《子罕》(26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路日常生活的表現。縕(ㄩㄣˋ),舊絲棉。貉(ㄏㄜˊ),貍。忮(ㄓˋ),嫉妒。臧(ㄗㄤ),善。

孔子讚:穿舊棉袍,與穿皮衣之貴族站在一起,而不自慚於色者,恐怕只有由做得到啊!已達詩經所謂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聽了後,經常誦讀這兩句話。孔子批:這是作人起碼條件,有什麼值得稱善呢?

子路學問好,個性豪邁,慷慨尚義,孔子很欣賞。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看來,台灣的學生、鄉民也做到了哇。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  回應       同學回應


《子罕》(27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人要在艱難困苦中才看出他的人格。

孔子嘆:天寒地凍,所有的草木都凋零了,只有松柏常綠不凋啊!

古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今曰:疾風牆頭草,板蕩識貳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Fang歪解    魏梅姿 PinWu  賈太妃回應 


《子罕》(2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作人的完美人格修養,三達德智仁勇的表現。

 

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憂慮,有大勇的人不畏懼。

真正的仁和勇,都與大智慧並存的。工於心計,擅於謀略,只得一時,難成千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歪解回應    

《子罕》(29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人生經驗,如人飲水,須親身用心體驗。

孔子說:可共同學習,未必能達道。可共同達道,未必能堅守。可共同堅守,未必能權變。

人生經驗豐富,方能體會聖賢之言的可貴。若大權在握,又有道德學問的修養,乃英明之主也。

《子罕》(30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本篇結論,孔子引用古詩,妙喻有志者事竟成。唐棣(ㄌ一ˋ),植物。偏,同翩。反,翻。

『唐棣的花,翩翩然翻動著;我難道不想念你嗎,只是家住得太遠了啊。』孔子評:沒有真正思念啊,否則怎麼會太遠呢?!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有愛好,就有偏私,即為所惑。道不遠人,日用而不知,唯漫不經心,故未能掌握成功契機。

一般把《論語》二十篇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面十篇為上論。《論語》上半部的最後一篇,即上論第十篇《鄉黨》,多半是記錄孔子日常作人處世的態度,比較枯燥。本其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為人處世,等於研究孔子的一個結論,暫且保留。上論到此告一段落。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  歪解回應


子罕篇發表期間的精采特別收錄

       Oliver Wan 撇奈人生        

    陸黃埔 謙意知多少          

王演洲論語的價值

Chun Chu子罕1.4篇的英文註解

陸黃埔 孔子真的不談論鬼神嗎?

丁紹傑 君子不器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