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公》(1)
衛靈公問陳(ㄓㄣˋ)於孔子。孔子對曰:俎(ㄗㄨˊ)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意在言外反對戰爭。俎豆,行大禮祭器,代表禮樂文化。
衛靈公請教軍事作戰的事。孔子回答:如何發揚禮樂文化,曾經見識學習過可以講授;軍旅之事,還沒學通教不了。次日就離開衛國。到了陳國糧食絕了,跟隨者餓倒,起不來。子路苦著臉求見質疑:君子也會遭遇窮困嗎?孔子答:君子能固守窮困,小人遭遇窮困就難保志節了!
窮沒買米錢,困如喪家犬,君子固窮。富得淹腳目,縱如無節制,小人富斯濫矣!
《衛靈公》(2)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ㄓˋ)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一理通,萬事澈。厚積薄發,融會貫通,君子固窮。一,無端肇始,變化無窮。
孔子問:賜啊,你以為我的學問是博學而強記得來的嗎?子貢回答:是,不是嗎?孔子說:不對啊!我一以貫之。(請參考論語耕讀院《里仁》(18))
孔門所講的學問不限知識,涵蓋作人做事處世智慧。未來人工智慧機器人可能具備人的學問及特性,人則機器不如。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衛靈公》(3)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德是用,道是體。
孔子說:仲由,今人知道由道本體啟德行者很少了!
知德者鮮,惟日用而不知,待仁者一以貫之 。民風淳厚,何忍玷汙?!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張哲源回應
《衛靈公》(4)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無為無不為,但做到外表看來不著痕跡,不費周章。
孔子說:無為而治者,上古只有堯舜做到吧!要怎樣做到呢?對自己職位恭敬嚴肅坐正南面罷了。
當皇帝恭己坐北朝南,風行草偃,無為而治。若毀道失德,亂法無紀,胡作非為,不過沐猴而冠罷了!
《衛靈公》(5)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行,一指行為,一指外交工作。紳,衣帶。子張時為行人,辦理外交。
子張問行。孔子答:言語忠實守信,行事篤厚虔敬,縱使蠻荒邊貊也能交往。言不忠信,行不篤敬,就是本州鄉里能行得通嗎?站立,如同忠信篤敬在面前;坐車,如同忠信篤敬在軛上;這樣就能通行無礙了。子張將這話寫在衣帶上。
千古名言,忠信篤敬。名言千古,奸詐輕薄。
《衛靈公》(6)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ㄑㄩˊ)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史鰌,字魚,衛大夫,因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以死諫。矢,箭,寓正直。
孔子說:正直啊史魚!邦國治平時像箭一般,邦國昏亂時也像箭一般。君子啊蘧伯玉!邦國治平時就出仕貢獻,邦國昏亂時也可捲藏引退待機。
二種人對照:一種是無時無地皆直道而行,寧折不彎;一種是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寧藏不辱。邦不邦,君不君時,則臣不臣,民不民矣!
《衛靈公》(7)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說難,惟智者能均衡兩難,兩全其美。
孔子說:該對人直言卻不明言告之,失人。不該對人直言不諱卻明言告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知機,識機,方能投機而不失機。話不投機半句多,何苦嗷嗷語不休?!
范睢見秦昭王,昭王向他請教,一次,二次,他都不說話,使推薦者很難堪。范睢說秦昭王心不在焉,沒專心來聽,所以不講。推薦者再向秦王稟報。第三次見面,昭王推掉了旁事,摒退左右,誠心求教。范睢強國計劃說動了昭王,立即聘為宰相。
《衛靈公》(8)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沛然正氣,浩然長存。
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大仁大義,大志大節,肅然起敬,凜然遵奉。史實是,志士仁人成先烈,求生害仁作元勳。
《衛靈公》(9)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為仁,仁之用。子貢在政治、外交、經濟和商業方面,都有傑出表現。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並不刻版,懂得結交意見領袖,善用關係達成行仁目的。馬丁.路德: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但大家卻只不擇手段,忘了完成最高道德。
《衛靈公》(10)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ㄌㄨˋ),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時,曆法。輅,大車,引申為交通。冕,祭冠,泛指禮教文化。
顏淵問治國之道。孔子說:實行夏的曆法(陰曆),發展殷的交通,遵守周的禮教,採用虞的舞樂。禁止鄭的靡音,遠離奸佞小人。鄭聲淫蕩,佞人危禍。
夏曆,以月出東方是圓的那天作標準,月名太陰,故稱陰曆。陽曆,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為一節。一年十二月,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依氣節農作。算命、看風水、選日子等等,也用陽曆。中華幾千年來,都是用陰陽合曆。男男女女,得例(曆)外乎?
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衛靈公》(11)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本篇小結。作人處世從政,以此為據。
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個人如是,家國亦然。若非眼盲心盲,豈敢造次?!
《衛靈公》(12)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18)提過,孔子感慨衛靈公不能接受意見,不如歸去。
(故此章未再列入討論, 亦無註解。)
《衛靈公》(13)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臧辰,諡文,行仲,為政於魯;知賢不舉,蔽賢也。故孔子以為竊位。展穫,字禽,食邑柳下,諡惠,魯大夫。
孔子說:臧文仲,他佔住位子沒發揮功效吧?明知柳下惠賢能,卻不擢用啊。
國家大臣,不可沉迷歌功頌德,須有容量容德才行。為國舉才,豈可酬庸授受?!
宋真宗時,寇準常攻擊王旦,王旦都包涵了。後來寇準罷相,託人求王旦。王旦說:國家將相,哪可索求?因此寇準不滿王旦。不久,寇準又任要職,叩見時說: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真宗告訴他,都是出於王旦的極力保薦。
宋仁宗時,王曾任首輔,因政見不合,被罷官。王旦說:王君介然,他日德望勳業甚大,顧予不得見爾。後來王曾回任,提拔人才,不使人知。范仲淹對他說:明揚大類,宰相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爾。王曾說:恩欲歸己,怨將誰歸耶?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衛靈公》(14)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孔子說:嚴格反求於己,而寬容要求他人,就能遠離怨恨了!
孔孟之道,教導我們反身而誠,寬容處世。若積怨已深,當反求諸己,誠心改過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衛靈公》(15)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遇事動腦筋想方法,不該束手無策。
孔子說:不懂說『如何解決?如何解決?』的人,我不知他能做什麼啊!
無論哲學或科學,都是為了澄清及解決問題。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
《衛靈公》(16)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社會動亂常顯現精神失落的病態。
孔子說: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聊無意義的八卦,偏好耍小聰明,要想有出息很難啊!
在亂世,明哲保身抑奮不顧身,兩難矣!時下青年,進入社會,無所用心,難矣哉!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衛靈公》(17)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上幾篇引申出義、禮、遜、信。
孔子說:君子本質合乎義理,行為遵守禮教,言語謙遜懇切,堅定完成信諾。能做到真是君子啊!
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小人哉!躬自厚,常曰『如之何?如之何?』,何患無成?
《衛靈公》(18)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再三表達此意,自況意濃。
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沒有真才實學,不怕他人不知遇自己。
自我充實,淬礪奮發,何患無遇?譁眾取寵,鑽營得位,豈得安坐?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陸黃埔回應 吳柔柔回應
《衛靈公》(19)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衛靈公》(20)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由上篇引申出對君子的闡釋。
孔子說: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孔子說:君子傲骨而不爭,合群而不結黨。孔子說:君子不因好話舉荐人,不因人劣廢其言。
君子君子,口說無憑,聽言觀行,信以成之。新聞歷史,圖文並茂,小心求證,不可盡信。
《衛靈公》(21)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公冶長》(13)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請教道:可終生奉行之道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孔子答:那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以我為中心,而孔子以人為中心,高下立判。西方偏愛『己所欲,施於人』,各有優劣,民主自決吧!
恕字解作如心,就是合我心,我想要的,別人也要,分點給別人,就是恕;別人不對,寬容一點,也是恕。偷偷與摸摸,人之常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之矯情啊!
詩僧貫休作了兩句詩:得句先呈佛,無人知此心。拿給禪門老和尚看,老和尚問:如何是此心呢?貫休答不出。老和尚說:無人知此心。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許真瑜回應
《衛靈公》(22)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毀譽並非衡量人的絕對標準,誰毀誰譽難以計較,唯須分辨清楚。
孔子說:我對於人們的評價啊,有誰毀人誰譽人如何分辨?如有所毀譽的人,他有所測試狀況吧。人們都這樣!夏商周三代古人不計毀譽所以能直道而行啊。
孔子嚮往夏商周三代古風純樸,可直道而行。雖曰人心不古,但人性本善啊!難道非人?
曹操初與袁紹作戰,岌岌可危,部下很多人和袁紹有聯絡,腳踏兩邊船。他們往來書信,曹操都掌握在手裡。仗打勝利後,曹操把這些資料全燒了,說:跟我的人,誰不想找點前途出路?當時是勝是敗,連我自己都沒把握,現在何必追究?
曾國藩詩: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莊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王安石: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懼,祖宗不足法,聖賢不足師。
《衛靈公》(23)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已夫!
孔子感嘆上古文化的淹沒。
孔子說:我尚能觸及古代歷史殘缺的資料,譬如古代有馬的人,借給大家公乘。如今史料都喪失了。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整理【書經】從唐堯開始,堯以前則待考證。今人疑古,破壞傳統文化,令人扼腕。
《衛靈公》(24)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個人修養,戒口慎行。領袖典範,風行草偃。處事,忍作決斷;對人,忍要耐性。
孔子說:巧言會攪亂常規德行。小處不忍,則破壞重大謀劃。
孔子任魯司寇,殺少正卯,因他言偽而辯,可以亂正。言論若浮濫失控,竄改歷史及課綱,終將誤家毀國。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衛靈公》(25)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毀譽延伸到好惡。
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一定要考察判斷;大家都喜好他,也一定要考察判斷。
領袖對幹部,不可受眾人好惡左右,須考察清楚。一體二面,時空變異,毀譽好惡,蓋棺論定。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衛靈公》(26)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道在人。孔子始終強調人文文化。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道而不役於道,宣教而不魔於教。道不遠人,但有人離經叛道!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羅麗郁回應
《衛靈公》(27)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不憚改,可無過;屢過不改,釀大過。懸崖勒馬,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衛靈公》(28)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為政》(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與學須併行。
孔子說:我曾終日不食,終日不睡,專注思考探索,無助益,不如用來學習啊。
許多道理,古已有之,先學通澈,再思原創。今學子終日不食,終日不睡,專注網交遊戲,無義,不如不學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唐達成回應
《衛靈公》(29)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ㄋㄟˇ)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謀食也要謀道,憂貧更要憂道。餒,飢餓、心虛。
孔子說:君子考慮如何弘道,不考慮如何掙食。譬如耕作,過程中須忍住飢餓啊!又譬如學習,有成後就能享有俸祿啊!君子擔心道不能行,不擔心生活貧困。
謀道不餒,安貧樂道。謀食而肥,安樂夭道。君其知否?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張哲源回應
《衛靈公》(30)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智能、仁惠、虔誠、禮教,處世修養標竿。
孔子說:以智及之,未能以仁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以智及之,仁能守之,未能虔誠臨之,則民不敬仰。以智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臨之,未能以禮行之,還不夠完善啊。
孔子:知及、仁守、莊臨、禮行。老子:功成、名遂、身退。敗子:坐吃、山空、遠走。
《衛靈公》(31)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分辨根器大小須看大節,不必拘泥細謹。
孔子說:君子不能從小處辨知,卻能感受偉大成就。小人不能感受偉大成就,卻能從小處辨知。
配合人生體驗,終生受用無窮。至於如何運用,禍福操之在己。
少埋於小草,今卻出蓬蒿。不識頂天幹,直待淩雲高。
雨後蔓草榮,漫谷可憐生。豈藉栽培力,天機自長成。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蘇重林回應 羅麗郁回應
《衛靈公》(32)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敢於水下尋火上取,奈何不願仁中求?!
孔子說:一般人提起仁義啊,懼怕甚於水火。我看見過人踏進水裡淹死,跳入火裡燒死,從未見過行仁卻身亡的情況啊。
孔孟老莊都講仁,因當道不仁啊。趙錢孫李不再講仁,因當代民粹不仁道啊!
《衛靈公》(33)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吾愛吾師,吾更愛仁(專制民主)。
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
仁之所在,義不容讓。義之所在,豈可不爭!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衛靈公》(34)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上節再引申。
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但不拘泥小節。
雖然專制,但可開明。縱使民主,豈可隨便!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蘇重林回應
《衛靈公》(35)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事君之道,古今中外皆同。自食其力,亦須法祖敬天以時。
孔子說:為君主服務,須先盡心力把事辦好然後獲取酬俸。
先敬事,後求祿,祿位常保。先干祿,不敬事,朝不保夕。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Ching Hoong回應
《衛靈公》(36)
子曰:有教無類。
聖賢仁者,敬天法地,諄諄教誨,化育烝民。
孔子說:有教無類。
不分階級、地域、智愚、貧富、立場、…,只要求教,來者不拒。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切忌填鴨、洗腦、愚民、分化。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羅麗郁回應
《衛靈公》(37)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對當道者的感嘆。
孔子嘆:理想不同,不能相互討論謀畫。
理念不同,可相為謀:但道不同,各走各路。目的訴求,當無二致;途徑方法,各有好惡。為反而反,害人害己。
《衛靈公》(38)
子曰:辭,達而已矣!
辭,說話、文章;辭達,治學根本。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說寫,基本達意罷了!
真正好演講、好文章,能清晰表達理念及目的,不須浮誇雕鑿,不當混淆模糊。上達下達勝過阿達不達。
《衛靈公》(39)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師,古代文化官,管音樂藝術的大樂師。春秋戰國時代,非常重視禮樂文化。冕,大樂師,瞎子。席,當時沒有桌子板凳,席地而坐。
大樂師冕來拜訪孔子。孔子出迎攙扶,上臺階時,孔子說:小心臺階。到席位時,孔子說:小心席坐。大家都坐好後,孔子一一介紹說:誰在這裡,誰在那裡。師冕離開後,子張請教道:這就是接待大樂師的規矩嗎?孔子答:當然是尊崇大樂師的規矩啊。
本篇始於衛靈公問軍事,孔子不答;終於師冕見,烘托出禮樂文化的重要,而非窮兵黷武。相師之道,今湮滅已久矣!不勝唏噓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張哲源回應
特別收錄
4-8. 周志隆 學而篇 (6)分享
春節特別收錄3篇
元宵節暨其他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