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第十二

《顏淵》(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仁是孔子中心思想。宋儒理學家所講的仁,已偏離孔子思想本來面目了。

顏淵問仁。孔子答:克服私欲,踐行禮法就是仁。有一天大家能做到克服私欲,踐行禮法,天下就達到仁的境界了。行仁靠自己,難道受制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告知實踐的條目。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說:我雖魯鈍,要求照這話去做!

《里仁》篇講過仁的體、用、象;包括思想及待人處世方法。顏回要求定義仁,孔子不得迴避了。我們治學,要透過語意、內涵,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諦,知其所以然。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兩師精彩對應

《顏淵》(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冉雍,字仲弓,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少孔子二十九歲,孔子認為他有帝王之器。

仲弓問仁。孔子答:出門在外對人如貴賓尊重,役使民力如承擔國家祭典慎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仕於諸侯無人怨恨,仕於卿大夫無人怨恨。仲弓說:我雖魯鈍,要求照這話去做!

孔子教導冉雍,由內心修養的道,發揮到作人處世的用。領導者皆當如是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3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ㄖㄣˋ)。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孔子教導因人而異。向耕,字子牛,子氏,宋國人,司馬桓魋弟,七十二弟子。司馬,以官名作姓。

司馬牛問仁。孔子答:仁者,說話前想清楚再說。再問:想清楚再說,這也稱得上仁嗎?孔子答:做到不容易,你說的話怎能不想清楚呢?

孔子教導向耕,他沒想清楚又問,孔子立刻機會教育。台灣媒體及大嘴輩,言之得無訒乎?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4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向耕多言而躁,自視甚高,孔子多方開導。

司馬牛問君子。孔子答:君子不憂不懼。再問:不憂不懼,這也稱得上君子嗎?孔子答:能做到自我反省沒有愧疚,你雖多言有何憂愁有何懼怕呢?

孔子教導向耕說話時內心要磊落,做到不憂不懼;他沒想清楚又問。台灣高官若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何妨脊樑挺起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5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向耕有向巢、向魋(司馬桓魋,曾欲圍殺孔子)二兄,子頎、子車二弟,皆在宋國作亂,司馬牛勸阻無用,憂其為亂而死,故如此感嘆。

司馬牛憂慮道:人皆有兄弟,我卻有而失之。子夏(非孔子)說:我聽人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事而少失誤,對人恭謹且守禮,那麼天下人都可作兄弟。君子何必憂患少兄帝啊?!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乃中華文化人生哲學中特有的境界。古今中外,探索迄今,各吹各的號,凡人唯有隨緣顧命,成事在天吧!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6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ㄗㄣˋ),膚受之愬(ㄙㄨˋ),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顓孫 師,字子張,陳國人,孔子弟子。譖,詆毀之言。愬,冤屈之怨。

子張問明。孔子答:如水浸泡滲透的譖,如親身切膚感受的愬,能不受左右,可稱得上明察睿智了吧。如水浸泡滲透的譖,如親深切膚感受的愬,能不受左右,可稱得上遠避誤失了吧。

作明白人難,尤其領導更易受蒙蔽。惜乎,自古迄今,明白人並不多。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足食,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安定;人民有飯吃、有衣穿、生活好。

子貢問政。孔子答:足食、足兵、人民信賴政府。子貢問:若條件不許可,必不得已要在這三件事間可先刪去哪一件?孔子答:先刪去軍事預算。子貢問:萬一條件更糟,必不得已對剩下二事可先刪去哪一件?孔子答:那寧可犧牲經濟民生;自古皆有死,人民不信賴政府邦國難以存活。

孔子道德理想非常高,要斟酌時代與環境,權宜、變通施行。國家領導者失去道德理想,終會失去人民信賴,國不國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8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ㄎㄨㄛˋ),猶犬羊之鞟?

棘子成是衛國當權大夫。鞟,尚未處理之獸皮。

棘子成問:君子只要資質好,何必要學習受教化呢?子貢反駁:對不起!您所說的君子不該是這樣啊,但話出口已追不回卻影響深遠啊。文化修養與個人資質,是一體二面,相互作用。虎豹的皮(紋飾美好),難道與犬羊的皮一樣嗎?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國家民族的興衰,端賴於文質的均衡發展。窮兵黷武與重文輕武皆難以立。

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功名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誇。獺祭詩書稱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翩然一隻雲中鶴,飛去飛來宰相衙。這首詩,表明了個人對文與質修養的重要。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9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ㄏㄜˊ)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盍,何不。徹,稅收十分之一田賦。

魯哀公求教於有若:年度收成不好,國家稅收不夠用,你看怎麼辦?有若回答:何不減稅至十分之一田賦?魯哀公不滿道:現況收十分之二,我還不夠用,怎可能減稅至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減稅能激勵百姓提高產出而富足,相對國家怎麼還會收不夠稅呢?反之,百姓不富足,國家又怎能收足稅呢?

政府支用靠百姓納稅,但重稅盤剝反而稅收減少。民富國足,古今中外,其理一也。

宋范石湖詩:種禾辛苦費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崇德(提升品德)、辨惑(辨明疑惑),由【論語】開始成為儒家思想專有名詞。

子張問崇德、辨惑。孔子答:作人處世保持忠信,行事合乎義理,即可提升品德。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這就是不能辨惑啊(反之,沒有愛惡偏執即能辨惑)。做到這二點,就算還沒盡善,也差不多了。

人性愛惡糾結,理性感性爭辯,若能崇德辨惑,當可內聖外王。今世尚有顓孫師問崇德、辨惑否?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11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中華政治哲學建立在倫常文化基礎上。

齊景公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說:讚啊!若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縱使國家富庶,我能夠享用多久呢?

法制固然重要,但立法在人,執法也在人,故為政在人。倫常綱紀若蕩然,社會必動盪難安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孔子欣賞子路任俠好義,令人信服。

孔子說:一句話就可以折服爭訟,只有子路做得啊!子路承諾的事立即辦理不拖延到隔夜。

人要做到朋友都信任,不用手段,絕對真誠信實,子路做到,故可片言折獄。台灣當今正需要子路型治國之才,化解惡意對抗爭訟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13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依法審裡,法有未備,故須法官;官無成見,客觀公正,庶可平服爭訟。

孔子說:聽審訟詞,我都站在當事人立場考量。但最好能夠平息訟爭啊!

孔子設身處地聽訟,苦於是非難斷,故期於無訟。當今台灣,誰是誰非,清官難斷,貪官錢斷,正義蕩然。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 Fang歪解             同學回應

《顏淵》(14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君王與弟子問政,孔子因人而異,因勢導之。

子張問政。孔子說:居其位不懈怠,行其事盡職責。

忠於職守,無懈無怨,何其難得,成者可貴。做一行怨一行,做不好又改行,貧賤可悲也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15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與《雍也》(25)重複。

《顏淵》(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道理易懂,體力困難;故君子小人常反覆。

孔子說:君子促成人們的美德,不助長人們的惡行。小人反其道而行。

美惡分,由心證,宜審慎,多觀察。錦上添花、落井下石,人性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魯上卿,姓季孫,名肥,諡康。

季康子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回答:政者,正道也。您領導往正道,有誰敢不遵循?

政治原則,正己正人,風行草偃。若馬屁狗腿、跳樑小丑得寵見用,如何倡言轉型正義?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18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盜匪多,政治、經濟肯定不良。

季康子受盜匪之患,問孔子有何良策。孔子回答:若您能不貪求,縱使重賞人民也不願作竊盜。

【易經】繫傳:謾藏誨盜,冶容誨淫(欺瞞秘藏引導偷盜,妖冶姿容引導淫亂)。政治清明,人民富足,何患盜匪?!

佛家有個名詞『顛倒』,如眾生顛倒。孔子說『子帥以正』,正就是不顛倒。但以哲學立場看,世上哪個事物是正的?因此儒家始終教人過儉樸生活,大家如此,社會就安定,盜竊就少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同學回應

《顏淵》(19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季康子對『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偏激誤解。

季康子又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問道:若殺掉不依正道而行者,使人民歸就正道,怎麼樣?孔子回答:您要教化,何必用殺戮的方法?您一心向善,那麼人民也跟著向善了!君子之德如風,小人之德如草。在草上刮風,草一定跟著風向伏倒。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為政當用道德感化。若君子德隱,小人當道,風氣隳壞,誨盜誨淫矣!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20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古代的士,即現代知識分子。聞人與賢達大不同!

子張問:士要如何才能在稱得上賢達?孔子反問:你所說的賢達是什麼德行?子張回答:就是在諸侯邦國都聞名,在卿大夫家也都聞名。孔子回應:只是聞名罷了,不是賢達啊。本質正直追求義理,察納雅言且審時度勢,智慮圓融謙居人下,這樣在邦國稱得上賢達,在卿大夫家也稱得上賢達。至於聞名這玩意,表面上行仁卻骨子裡違犯,久而久之自以為是,在邦國嘩眾聞名,在卿大夫家也嘩眾聞名。

 孔子對色取仁而行違且居之不疑者當頭棒喝。這一棒敲在當下,能否喝醒一干名嘴聞人呢?

抗戰時期,有位朋友對某求聞達者開了個玩笑。當某正在大庭廣眾中稱與某某要人有關係時,他故意問:老兄!這兩天斯福兄有消息給你嗎?某問:哪位斯福?答:羅斯福嘛!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21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ㄊㄜˋ)、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須,字子遲,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少孔子年三十餘歲。稷曲之戰季康子冉求率領左軍,管周父御戎,樊須車右。舞雩,觀景台。慝,惡匿於心。

樊遲跟隨孔子遊覽至舞雩台下,問:斗膽請教如何做到充實修養、排除惡念、辨明惑亂?孔子答:問得好啊!任事不計利害先做後得,不就是崇德嗎?反省改正自己過失,而不批判他人過失,不就是修慝嗎?一旦生氣失控,不顧自身及親人安危,不就是惑亂嗎?

做到崇德、修慝、辨惑,斯聖人也。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偏偏有極少數人在煞風景。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22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ㄓˋ)。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ㄒㄧㄤˋ)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孔子死後子夏在河西講學。戰國後期中很多人物,都是子夏學生。鄉,同嚮,剛才。錯,同措,安置措施。皋陶、伊尹,正直賢臣。

樊遲問仁。孔子答:愛人。再問智。孔子答:知人。樊遲表現出不理解的神情。孔子進一步開釋:提拔正直者管理不正直者,能使枉者直。樊遲退出,去找子夏問道:剛才我當面請教老師何謂智。老師說: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這要如何理解呢?子夏答:這話太豐富了啊!虞舜統領天下時,從眾人中選才,提拔了皋陶,不適任者都離開了;商湯統領天下時,從眾人中選才,提拔了伊尹,不適任者都離開了。

當舜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舜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嚴,而樂舜用刑之寬。黑臉白臉交互運用,治理之道也。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ㄍㄨˋ)而善道(ㄉㄠˇ)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里仁》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貢問友。孔子答:交友要忠誠勸告並善加導引他,若不接受就停止,不必自取其辱。

孔子告訴子貢,交朋友適可而止。朋友相處,須恰如其分;如果過分,往往變成冤家了。

曾國藩有位幕友王湘綺,是近代名儒,著《湘軍誌》,有褒有貶。湘軍露敗象時,王湘綺就要請假回家。曾國藩知他膽小,也想讓他回去;但事忙,公文未及批。曾國藩因事去找他,見他正在看書,就站在後面不打擾。過了好一會,王湘綺還不知道,曾國藩又悄悄回去了。

第二天,曾國藩就送了很多錢,讓王湘綺回家。因為王湘綺雖在看書,卻根本沒翻頁,可見心思不在,去志已堅,無法挽留了。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顏淵》(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本篇由顏淵問仁,到曾子結論,再度表明作人就是仁之用。

曾子說:君子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輔助達到行仁的境界。

仁就是愛人,是自處和人與人相處的高度修養與藝術。愛民如愛己,則愛國國興,愛民民富;否則,空愛無意義,亦無挹益。

Claire從解        王演洲別解          王隱回應  John Fang回應       同學回應

特別收錄篇

楊望遠 孔子觀人九法

楊望遠 洪荒引發之力

陸黃埔 孟懿子問孝 (一)

陸黃埔 孟懿子問孝 (二) 

王演洲 研讀荀子札記

陸黃埔 孔師試顏回

Chun Chu 顏淵(2-24)英譯註解